让生命在他人身上延续。世界上第一个实践这句话的人名叫罗纳德·李·赫里克。他是世界首名器官捐献者,本月27日,赫里克在佐治亚州奥古斯塔市奥古斯塔康复中心因心脏病去世。享年79岁。今天播出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午间话题节目将关注这一事件。
赫里克在马萨诸塞州拉特兰一座农场长大。1954年12月23日,赫里克在波士顿市将一只肾脏捐献给双胞胎兄弟理查德。理查德患有慢性肾炎,当时已生命垂危。手术持续5个半小时,两人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理查德在接受肾移植后又活了8年。
赫里克兄弟接受的是全球首例器官移植手术。在那之前,不少人反对器官移植,认为在健康人身上实施那样的手术无异于亵渎人类身体。不过,他们的主治医生约瑟夫·默里考虑到赫里克和理查德是双胞胎,推测移植器官被理查德接受的可能性较高。默里医生现年91岁,1990年凭借那例手术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那么器官移植在人类医学史上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器官移植在二十世纪以前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在二十世纪初期,医学界对治疗那些身体某个器官功能严重衰竭的病人依旧束手无策。由于受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器官移植在当时只是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
到了五十年代,世界各地的医生开始进行人体试验,但由于不能很好地控制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器官移植的效果不尽人意。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免疫抑制药物--环孢素的发明才得以解决。环孢素能使移植后的器官存活率大大提高,器官移植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是本世纪尖端医学的重大成就之一。
移植手术中的人体器官主要由志愿者捐献得来。器官捐赠的范围包括细胞捐赠、组织捐赠和器官捐赠,人体的心脏、肺脏、肝脏、肾脏、胰脏等都可以进行移植。
在西方一些国家,与器官捐献和移植有关的法律比较完备,人们的观念也相对开明。在瑞典,900万人口中,有150万人自愿在国家器官捐献登记册上登记,没有登记但对器官捐献态度积极的人可以随身携带器官捐献卡。在美国,所有尸体器官捐献工作均由器官获取组织完成。据2004年统计,全美有59个器官获取组织,均由健康和人类服务秘书处指派,并对联邦政府负责。
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器官移植的种类越来越多,成功率越来越高,许多患者都可以通过器官移植来延续生命。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器官短缺,远远不能满足移植的需求。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15万患者在等待移植,而只有不到1/3的患者可以有幸接受移植手术。每年需要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以15%的速度在增加,许多患者由于等不到合适的器官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在我国,由于传统伦理观念阻碍和制度体系不健全,器官捐献工作进展也比较缓慢。2007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2009年,我国启动建立人体器官捐献体系。2010年3月,中国红十字会与卫生部在天津共同启动全国10省市的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待人体器官捐献的志愿者招募网络在全国铺开,有身后捐献器官意愿的公民,可就近登记捐献,并成为红十字器官捐献志愿者。有意捐献器官的朋友可以到中国红十字会咨询相关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