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五年,第二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于近日公布。会上,专家指出,中国乙肝的感染人群比率下降到7.18%,中国已经由乙肝的高流行区转变为中度流行区,这与我国长期坚持乙肝疫苗 的注射是分不开的。在此次公布的新版《指南》中,关于乙肝疫苗 的注射有调整,新生儿的注射量由之前的5ug(微克),改为10ug。专家还提醒说,打了疫苗没出现抗体 或是有抗体但多年后又消失的人要看情况选择及时“补打”,以有效预防乙肝感染。
现状:全国感染率降低,广东仍高
随着多年的乙肝疫苗注射,我国的乙肝感染率明显下降,此次发布了由中国自主开展的全国乙肝流行病学 调查结果表明,全国1至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 携带率为7.18%(1992年是9.75%)。年龄越小的人群,乙肝感染率下降幅度越大,调查显示,我国5至14岁人群乙肝的感染率为2.4%。
中华医学会全国感染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南方医院肝病中心主任侯金林 教授在接受新快报记者专访时称,国际上将乙肝感染率大于8%的地区称为高流行区,2%~8%为中度流行区,2%以下为低流行区,因此,我国已经从高流行区转为中度流行区。“但广东一直是乙肝大省,调查显示,广东乙肝感染率高于8%,仍然是高流行区。”他称,广东流动人口多,且疫苗的覆盖率还不够都是造成广东感染率仍高的原因。
关键:新生儿注射量增一倍
孩子出生后按规定打了三针疫苗,可2岁半体检时却发现没有乙肝抗体。究竟是疫苗打了没反应,还是抗体产生后消失了?
侯金林教授称,打了乙肝疫苗如果产生抗体,一般可维持10年以上。体检没有抗体,可能是打了疫苗后根本没产生抗体。
这是因为,过去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都是5ug,“5ug没有10ug产生抗体的比率高。”侯金林教授称,不少新生儿注射后没有产生抗体。由此,新《指南》强调,婴儿应在出生24小时内接受10ug(微克)剂量的乙肝疫苗注射,这样可以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和提高新生儿抗体产生的比率。
- 2010.12.01
- 2010.12.15
- 2010.12.20
- 201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