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假“专家义诊”免费送药上门 老人易上当受骗
www.yongyao.net  2010-12-28 13:28:13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cqjm
分享到:

"义诊"为什么都是送药上门

录像片放完,紧接着专家"义诊"开始了。工作人员给老年人发号,挨个儿叫号,同样是一对一地问诊。

78岁的石阿姨向记者讲述了参加"义诊"的一次经历:"我们一个院儿同去的6个人,听讲座时还坐在一起,但叫号时就被隔开了,谁的号都不挨着谁,问诊时更是互相没个商量和提醒。"她回忆,当时"专家"先问她都患有什么眼病,再用仪器观察她的眼睛,然后挺着急也很"体贴"地说:"你的眼病很严重,赶快吃我们的药吧,肯定能提高你双眼的视力。而且一定要坚持吃一段时间,效果才会好......"

石阿姨也看过那段惨不忍睹的电视录像,听说推荐的药疗效不错,便不再犹豫准备购买。"我平时不乱花钱,为健康花点钱也是应该的。而且专家说了,吃他们的药一定要坚持,所以我当时就要求买一年的药。"

但是,"义诊"现场不卖药。"专家"让她留下电话,说到时候有人会送药上门。

石阿姨头天上午参加"义诊",第二天一早,有人就拎着两大包药和承诺赠送的眼贴、明目仪等找上门来。

像讲座时一样,来人热情耐心地让石阿姨清点药品和赠品,还仔细地嘱咐"药最好饭后服用,第一周一天3次,一次一片,第二周一天3次,一次两片......"

付过药钱得到的是收据,一年的用药每盒单价498元,一共12盒,总价:5976元。

石阿姨说,来人手里的那本收据很多都已经填好了姓名和金额。"看来买药的人至少有几十位。"

用药几天后,她觉得有点不对劲儿:"赠送的眼贴好像泡了酒精,用后眼睛难受,发涩。"对那些药品究竟管不管用,她也产生了怀疑。

【揭示】

送药上门为躲避执法检查

记者参加的是和石阿姨同样的"义诊",但地点不同。记者拨通了丰台药监局的电话咨询,在仔细听了记者反映的问题后,工作人员上网检索后说,义诊方销售的药品确实是有国药准字的非处方药,有案可查,但消费者购药收据上盖红章的义诊单位名称,在经过核准的医疗机构中找不到。

药监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曾经接到过对类似"义诊"的群众举报并多次到现场检查,但是,这些"义诊"活动都不在现场卖药,而是与患者约定时间,私下交易,具有隐蔽性,因此很难处理。除非找到"义诊"现场卖药的证据,或者下一次举办活动的地点,否则无法受理举报。

"义诊"为什么

不停变换场所

一连几天,石阿姨仔细回忆参加"义诊"的全部过程,她发现自己压根儿没弄清举办"义诊"的具体地点,因为组织者从来不说明"义诊"地点,而是通过车接车送的办法,这种做法更容易让老人们感到"体贴"。

记者以家中老人的名义报名参加的"义诊"活动,一直被告知"时间、地点都还没确定,到时候会派车到小区门口接您。"直到"义诊"举办前一天夜里9点多,义诊方的人员才打来电话通知车接的时间。

记者发现,这类"义诊"活动经常变换地点,基本上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就连工作人员的手机号码也常会更新。石阿姨在参加"义诊"后一个多月,又从家中邮箱里找到了文字内容完全相同的"小广告",唯一不同的是:广告上的联系电话换了新号码。

【揭示】

发生纠纷找不到被诉方

王先生曾在某保健公司当过"义诊"医生,他说"义诊"里名堂很多,不仅卖药,还推销保健品。按规定,保健品不得宣传疗效,但很多类似"义诊"活动却能避开有关管理部门的监管,在"义诊"时夸大疗效。他告诉记者,比如会向老年患者强调用的是国际先进仪器,使用免费,如果在大医院检查一次至少要花费几百元等等。承诺免费赠药、先用后买,目的也是为了打消老年人的戒备心理,最终将药品、保健品等推销出去。等老人真要购买时,会被告知要达到理想的疗效,必须保证较长的用药期,而这些药品都不便宜。

记者听一些老年人反映,当他们服用2-3个疗程后依然不见效果时,再想找后账却寻不到对方人影了,留下的电话有的竟是私人住宅电话。

据北京市消协和工商部门有关人员介绍,在调解投诉时,双方必须都能找到。一方找不到就意味着调解失败。而受理举报更需要明确被诉方,比如公司名称、地址、联系电话,以及有正式的收款发票等凭证。如果仅是一个流动的无地址的"行动组织",既没有注册,也没有正规发票,举报就有一定困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