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平均到13亿人口,相当于每个中国人1年里挂8个吊瓶,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平均水平。“人均8瓶”的消息一出,立即成为民众的热议话题。
按世卫组织推荐的用药原则,应该“能口服的药尽量要求口服,可肌肉注射不静脉输液”。在许多发达国家,输液一直是医生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后方式”。
记者在连线采访中发现,在美国,如果病人看的不是急诊,医生一般不会安排静脉输液,对于含抗生素的“吊瓶”更是慎之又慎;在澳大利亚,当地人鲜有“输液好得快”的观念,很少有打吊瓶甚至打针的经历,甚至有人25岁了从未输过液,甚至都不知道“打吊瓶”的英语怎么讲。
美国:看急诊才考虑输液
得了病到底是服药还是打针?世卫组织的推荐是“能口服的药尽量要求口服,可肌肉注射不静脉输液”。美国医生对用药十分谨慎,在美国人眼里,打吊瓶堪比一次小手术。
静脉点滴退热慎重
在美国,一般医生不随便给病人输液,除非遇到不得已的情况。得知中国人感冒发烧动辄就要输液后,很多美国人相当惊讶。因为当他们得病时,医生只是说多休息多喝水。
轩洋是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一家医院的医生,他介绍说,除非遇到特殊病情或病人,美国医生一般都遵从“可口服不注射,可注射不输液”的原则。如果病人看的不是急诊,医生一般不会安排静脉输液。
在美国医院的急诊部,如果有病人正发烧、体温较高,医生也会安排病人输液,但这种输液的目的在于打开静脉通道,而不会立即在吊瓶加入抗生素等药物。轩洋特别提到,像感冒这种病,“病毒感染是不用抗生素的”。在病人开始输液后,护士都会在病床前待一会儿,如果病人出现明显不适就会立即停止输液,转而采取别的治疗方法。
防病人产生抗药性
对于中国有些感冒发烧的病人为了“好得快”而要求医生输液现象,轩洋表示,在美国,医生很受人尊敬,病人一般都是“绝对遵从医嘱”的,因此不会出现病人要求医生如何如何的情况。
即使需要输液,美国医院也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如设备必须彻底消毒,使用一次性针具等。还有美国医生介绍说,医生不随便给病人输液主要基于四方面考虑:一是输液比较容易产生不良反应;二是交叉感染;三是为了减少病人在用药时的疼痛;四是避免病人产生抗药性。其中的第四点是考虑最多的。
在美国,静脉输液由专职护士负责的。普通护士需通过具有相关资质才能成为输液专职护士,需具备不少于2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和至少1年的临床输液治疗经验;并通过9个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由静脉输液护士认证学会颁发的静脉输液专职护士资格证。
美实施“医药分家”
据介绍,美国采取“医药分家”的制度。医院附设一个小药房,但小药房只负责给住院部提供药品。门诊病人一般都是拿着医生开的处方,自己到药店买药。医生开药时“对症下药”,如果涉及要用抗生素,一般只开低端的抗生素,不会一下子就给病人开出高端抗生素。
由于医药分家,医院里的医生对于每种药的价格不甚明了。对于老百姓来说,由于美国大部分人都购买了医疗保险,因此大部分医药费通常是由保险公司支付,因此病人对于自己看一次病、买一次药花了多少钱也不太清楚。
- 2011.01.14
- 2008.12.16
- 2008.12.12
- 2007.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