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通常称为老年性痴呆,是以记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26亿,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约600余万,其防治显得越来越重要。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周华东教授领衔的项目组在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历时10年,通过基础研究和近万例老年人群的临床研究,对阿尔茨海默病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及防治进行了探索,并获得2010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什么研究令人期待?
目前,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人们普遍认为Aβ的清除和干细胞的治疗是最有前景的两大策略。沿着这一思路,我们独创了抗Aβ基因治疗,并深入探讨了干细胞治疗的可能性。
国内外研究认为,抗Aβ免疫治疗能有效减少阿尔茨海默病脑内的Aβ,是一项有较好前景的治疗途径。但是,脑内注射抗Aβ抗体存在着引起脑内炎症反应和微血管出血的严重副作用。我们研发的抗Aβ基因治疗是以腺相关病毒作为基因载体,肌肉转染抗Aβ单链抗体清除脑内Aβ。这一治疗方法有效解决了免疫治疗长期存在的脑内出血、炎性反应的难题,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为抗Aβ单链抗体将来成为一种新型药物,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丢失、脑萎缩,采用干细胞治疗是解决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丢失的有效途径,是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新策略。但目前对于细胞移植的有效性、安全性、移植细胞能否整合到受者神经环路等一系列问题,仍需要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我们在阿尔茨海默病干细胞治疗的实验中发现,将小鼠胚胎干细胞移植到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齿回,能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外源性神经干细胞可与受者神经元重建突触联系。同时还证明,海马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下降与MP4过表达有关。这一重要结果为干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谁是高危人群?
了解我国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率、年龄特征、性别特征和城乡特征等,对于今后针对高危人群进行有的放矢的防治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在大样本人群中,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初步描绘了我国阿尔茨海默病高危人群的特征。除了高龄、受教育水平、颅脑外伤病史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外,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还具有以下特征。
特征一,拥有遗传易感基因。例如APP、PS1、PS2、α巨球蛋白2、载脂蛋白ε4。我们随机选择60岁以上老人作为研究对象,在重庆、广西、东北和山东地区检测了中国老年人中易感基因的分布,并发现了中国人特有的阿尔茨海默病易感基因。
特征二,孤独生活的老年人。从1999年开始,我们对5437名55岁以上基线简易智能量表评分正常的老年人开展生活方式和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5年前瞻性研究。到2004年为止,593人发生认知功能损害。结果发现,认知损害的平均年发生率为2.3%,其中孤独生活、不良生活事件经历者认知功能下降更快。
特征三,长期吸烟的老年人。我们对2820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两年随访研究,受试者分为不吸烟、过去吸烟、现在吸烟三组,随访时间内记录阿尔茨海默病发生的例数,采用比例风险回归方法对吸烟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与不吸烟相比,重度吸烟引起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度明显增大。吸烟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的状态和数量与阿尔茨海默病程及严重程度均有关。
特征四,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在动物实验室中,我们利用海马齿状回注射Aβ,建立了老年性痴呆病大鼠模型,根据不同饮食将动物分为高胆固醇+Aβ组、高胆固醇+ BPS组、标准饮食+ Aβ组和标准饮食+ BPS组;采用水迷宫检测大鼠定向导航和空间探索能力,应用尼氏染色方法检测海马齿状回神经元数量的变化。结果发现,高胆固醇饮食可加重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认知功能的损害。
- 2011.01.26
- 2011.01.27
- 2011.02.10
- 201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