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山之石
海南:多点执业节假日进行
在北京之前,广东省、海南省、云南省昆明市也开展了医师多点执业的试点,但各地的规定有所不同。例如,《海南省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医师多点执业活动应于节假日进行,每周多点执业活动时间累计不得超过8个小时。
据《新快报》报道,于2010年1月1日起实施的《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医师多点执业的试行管理办法》规定,具有副高级医学专业技术职务及以上任职资格、并在该技术职务上连续工作两年以上的医生,可在省内选择3个执业地点。
■ 各方声音
【医生】
关键是尽快建立监管机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脏外科主任万峰:医疗改革的大门正在打开,多点执业是医生自然属性的合理回归。医生在国家的法规政策下合法行医,目前还有一个关键是尽快建立监管机制。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林江涛:鼓励医生多点执业能方便患者就医。目前到大医院“就医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专家在完成本职工作后,根据患者的预约定期去社区医院出诊,既免去了患者排队、挂号之苦,也能真正体现专家的价值。
【民营医院】
吸引专家 有助扩大声誉
三博脑科医院院长张明:医院已经计划聘请一些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专家定期来出诊。对于外聘专家,不会让他孤军作战,会有一个团队,包括麻醉、护理、检验等全力配合,有严格的术前评估和术后监测,确保手术安全。其实以前医生外出会诊已经是行业常态,现在要实施的多点执业管理办法,是以法规形式把“外出会诊”长期稳固下来。
北京王府医院院长曹泽毅:现在阻碍民营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人才紧缺,《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会帮助民营医院吸引一些专家来出诊,有助于扩大医院的声誉,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民营医院要发展必须有属于自己的专家团队。
【公立大医院】
团队管理面临不小挑战
北京肿瘤医院副院长顾晋:现在外科医生一般出去执业都是随机的,如果今后医生要定期出去多点执业,对公立大医院的管理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现在公立大医院的医生都是超负荷工作,很难衡量一个医生怎样算是完成了本职工作。如果医院批准专家出去执业、而且是固定每周出几次诊、做几台手术,一旦本医院有疑难危重病人需要他救治怎么办?如果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院需要派他去支援怎么办?
【卫生监督部门】
医疗监管方面还需磨合
朝阳区卫生监督所综合二科科长田鹏毅:多点执业政策实施后,可能会在一段时间里对医疗监管模式形成冲击,还需与卫生行政部门、医院之间磨合。
目前我们都是按《执业医师法》的规定,要求医生必须在自己医师资格证的注册地点行医。部分民营医院为尽快开诊,经常会聘用一些外地小医院的医生,带来不少医疗隐患,也是医疗监管的重点。今后可能有不少正规医院的医生申请到民营医院多点执业。这些多点执业的信息,从申请到审批备案再到可以查询,有一个时间差,那么在这期间,医生外出行医的行为怎么界定?怎么监管?我们也担心少数医院会借“多点行医”的幌子,超范围开展诊疗项目。
- 2011.01.02
- 2010.12.31
- 2011.01.04
- 201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