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有疾——北京儿童医疗困局探因”系列报道,今天聚焦本市各区县妇幼保健院重“妇”轻“幼”的畸形发展格局。妇幼保健机构儿科失守,在相当程度上,成为本市儿童就医难的帮凶。
131人次,这是五个区县的妇幼保健院日接诊患儿的总和。而北京儿童医院日均就诊量是6500人次。
悬殊的数据背后,是本市妇幼保健机构中儿科的落寞和乏力。各区县的妇幼保健院,原本承载着对辖区患儿进行救治、保健的重任,但目前已经不同程度地“半残”——因妇产科利润高,各家妇幼保健院重“妇”轻“幼”, 儿科日渐萧条,境况堪忧。
妇幼保健机构重新洗牌,几成定局。
现场探访
五家妇幼保健院
日接诊总共仅131患儿
1月30日,宣武妇幼保健院全天仅接诊5名患儿。
作为于1974年成立的北京第一所妇幼保健院,宣武妇幼保健院的日子不好过,不论“妇”还是“幼”,“保健”还是“临床”,其功能都在日益萎缩着。而且以儿科为甚,医院儿科病房早已被取消。
面对记者,宣武妇幼保健院原副院长陈叔平一声长叹。在今年的北京两会上,她痛陈病房设置不合理、床位严重缩水等情况已经导致妇幼保健机构中的儿童保健和医疗等许多项目无法发展。
更为糟糕的情况是,在其他区县的妇幼保健院,重妇产科轻儿科的现状同样突出。16区县妇幼保健院的儿科门诊情况统计显示,1月30日,朝阳、延庆、海淀、石景山四个区县的妇幼保健院及宣武妇幼保健院,总共只有8名儿科医生出诊,累计接诊131人次。
记者注意到,除以上五家医院儿科门诊人次少、未开设儿科病房外,昌平、门头沟、原崇文等三个区县妇幼保健机构也未开设儿科病房,同时,与人员配备多、技术力量强大的产科和妇科相比,儿科显得势单力薄。
最大接诊量VS寒酸就诊区
随着城市人口的外迁和新兴城区的壮大,部分郊区县的儿科需求狂飙突进。
1月30日,通州妇幼保健院的儿科就诊达到378人次,名列全市16区县妇幼保健院榜首,但儿科发展仍旧被暴增的就诊人数远远抛在身后。
院方的统计数字显示,儿科的日均门诊去年已经突破800人次,比2004年增长了4倍,但经过接连两次“扩容”后,面对全年近20万人次的就诊量,相比于全院1.6万平方米的总面积来说,800平方米左右的儿科诊区着实有点“小儿科”,显得寒酸。同时,37张床位占全院总床位比例仅12%左右。
本周一上午8点半,记者在该院内见到,虽然距离儿科开始挂号仅半个小时,但在输液室内,已有七八位家长抱着孩子在排队等待穿刺,而在留观室,也已经有10多名宝宝正在输液。
这时候,儿科的门诊大厅内也基本座无虚席,除季节性流感外,就诊患儿中也不乏患了节日病的孩子。
通州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崔慧英表示,随着就诊人群井喷式的增长,原本3个诊室的就诊区域在扩大一倍后,来此就诊的患儿也是“水涨船高”,人数跟着往上翻番。不论是慕名而来的燕郊、香河等周边地区的家长,还是周边社区的居民,在这里都面临着排队难、挂号难、住院难的困局。
- 2011.02.14
- 2011.02.16
- 2011.02.15
- 201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