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急救发展如何破困局
www.yongyao.net  2011-2-27 13:02:59  来源:健康报  责任编辑:candyxie
分享到:

在北京,有15%的“120”呼叫不能得到满足,这些需要急救的老百姓怎么办?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在家发病谁来帮助?交通拥堵已成为许多大城市的常态,如何争取宝贵的急救时间?服务需求越来越多,而从业人员却越来越少,医疗急救行业如何吸引人、留住人?在医改已将院前急救纳入公共卫生体系范畴的大背景下—— 

需求——

院前急救需求以年均15%速度递增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管理协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吕传柱告诉记者,近两年,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院前急救总量以年均10%~15%的速度递增,2010年,北京市“120”网络急救车出车总量近30万次,总呼叫量近40万次,较2009年度增长15%左右。在需求总量增加的同时,社会经济发展对院前急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要求一:老年人群急救服务如何满足

目前,北京市2000万人口中,已有300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晨练老人突然发病倒地如何救助?空巢老人在家发病谁来帮助?采访中,有急救人员告诉记者,在国外,老人习惯随身佩戴记录健康信息(如是否有心脏病史等)的胸牌,一旦突发意外,无论是路人还是急救人员,都能第一时间对其施救。在中国,这样的防范措施能不能推行,谁来推行?

据了解,北京、上海等城市也曾在老年人群中试点配置急救呼叫器,老人紧急时按下红色求救键,求救呼叫功能会第一时间通过救助系统到达急救中心,同时还会通知老人的家属。但这一举措仅仅还停留在个别试点阶段。

新要求二:交通拥堵情况下如何与时间赛跑

2月23日晚,正值北京交通高峰时段,在北京道路上行驶的所有司机都听到一则广播,希望行驶在西二环的司机避让一辆红色小面包车,因为车上有一名断指男孩,急需赶往积水潭医院救治。在交警出动警车接应的情况下,男孩短时间内到达了医院。交通拥堵已成许多大城市的常态,如何在拥堵情况下实现有效急救?   

北京的对策是扩建急救站点。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范达说,北京“120”急救网络在奥运会期间曾经建立了165个站点。奥运之后由于资金问题缩减关闭了35个,力争今年再恢复到165个。范达说,目前,北京“120”急救的呼叫满足率为85%,也就是说还有15%需要急救的老百姓得不到急救服务。

据了解,为从拥堵的交通中争取时间,北京急救中心配备了少量急救摩托车,在居住密集的地区,近距离可以先于急救车赶到现场。但是中心有关人士坦言,因大部分急救需求都是转运病人,急救摩托车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现状——

每11万人口只有1名急救人员

吕传柱介绍说:“‘120’急救服务已从过去的紧急救援转运病人的单一职能,拓展为紧急医疗救援、医疗保障转运病人等大概念的服务,而我们的急救资源在配置上还有巨大的缺口。”

据了解,参照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每1万人口应配置1名医疗急救人员,而目前我国每11万人口配置1名医疗急救人员,预计至2015年全国急救人才共缺口12.73万人,至2020年人才缺口为13.18万人。 

“由于院前急救工作时间不规律,涉及医学专业学科广泛,自身专业无法向深度发展,待遇低,职称晋升无法得到保障,年老体弱后无法长期从事本专业工作等一系列原因,使得很多应届毕业的医学生不愿意在急救中心工作。”吕传柱说,已经在急救中心工作的医务人员(尤其一线)也没有归属感,人才流失严重。很多院前急救医师宁愿到二级医院的急诊科工作也不愿到大型城市急救中心工作。

以上海为例,2005年至2007年急救中心录用应届临床毕业生152名,实际报到录用率只有70%,而目前已有26人辞职。据卫生部信息统计中心2010年统计数据,2009年全国院前急救从业人员11089人,比上年减少780人。

北京急救中心急救医生崔甍甍告诉记者,院前急救医学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目前,在医学的各个学科分类中,还只有涉及院内的二级学科的急诊医学。“学非所考,考非所用。院前急救与急诊医学有着较大的差异,比急诊医学更具社会性、广泛性、风险性。医生在工作中需要更多的是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静脉开通、创伤处理等技术,而且急救医生学习的时候学的也主要是这些技术。但是在医师资格考核中,急救医生的考试题目却与普通医生是一样的,急救医生评职称也只能挂靠在内科、外科等其他学科。”

另一方面,急救人员的权利义务、被急救患者及家属权利义务未被明确,造成工作困难。“比如,派救护车去医院接骨折的病人回家,规定必须派医生,但是事实上派医生去是没有意义的,患者并不需要医生的治疗,而是需要担架员的搬运。但是没有法律规定在哪种情况下医生可以不去。”崔甍甍说,曾经有一份调查显示,院前急救有80%左右的病人仅仅需要的是转运或是进行简单处置,例如包扎等。

对此,吕传柱说,应大力培养经过专业训练并持有资格证的急救士,用占院前急救人员80%的急救士来保障80%的不需要紧急医疗干预的出诊,这是对我国院前急救人才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破解当前院前急救人才短缺困局的突破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