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北京二级医院“儿科恢复令”遇冷 缺医少药是症结
www.yongyao.net  2011-2-15 14:39:43  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tgf
分享到:

记者调查

儿科恢复令”遇冷背后,是本市二级医院儿科发展令人沮丧的现实。记者调查了解到,收益低、编制少、缺扶持、没人才,是二级医院儿科发展长期踯躅不前的主因。

多因素致二级医院儿科“虚设”

收益低

“拖后腿”儿科被取消

铁营医院院长孙培云说,医院的儿科曾辉煌过。2000年初,医院不仅开设有儿科病房,儿科医生的数量也达到了历史高峰——共有9人。但好景不长,后来几年,每日的儿科门诊量不过五六十人次,病房和人员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实在扛不下去了”,谈及儿科的没落,孙培云连连叹息。她说,在当时二级医院总体运营情况不好、医疗服务由吃大锅饭向市场化转型的大环境下,效益低的儿科因各项排名在医院都属“老末”,日益萎缩。

二级医院为什么不重视儿科?部分二级医院院长表示,目前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实行收支两条线,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已经把其“包养”起来了,不用考虑效益问题,但二级和三级综合医院仍需靠发展特色科室、提高科室的经济效益来保证和维持医院的发展。虽然政府每年都会通过拨款等方式进行财政补偿,但每年获得的财政补贴仅相当于二级医院运营经费的20%。

此外,与综合实力较强、不愁门诊量的三级医院不同,目前市场竞争激烈、民营医院发展速度快、医疗格局构成多元化,二级公立医院更需要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科室,而儿科不论从总体收益还是从就诊人次来说,“都属于‘拖后腿’的科室”。

编制少

医院发展不带儿科玩

除了不盈利外,“雷打不动”的人员编制也是二级医院不愿建设儿科的原因之一。

多家二级医院负责人表示,卫生部门规定的医院内的人员编制仍停留在20年前的水平,随着医院的发展,院内人员超编情况严重。为应对不断增长的就诊人次,医院不得不雇用了大量合同制员工。

虽然二级医院都一心想要发展龙头科室,但因编制问题,院内专家梯队建设和特色学科的发展都已受到制约,医院只能在老医生退休后,才能凭此空缺引进新的人才,“这样的话,编制还远远不够用呢,哪有工夫发展儿科啊”。

铁营医院院长孙培云坦言,在医院的下一步发展战略里,将在着力打造以神经康复为特色的区域医疗中心的同时,发展康复科、超声检查等和临床密切相关的科室,但儿科的发展尚未在计划之中。

“以我们目前1个儿科医生的情况来说,想要在短时间内招兵买马,快速发展起来谈何容易”,孙培云表示,发展壮大儿科与扶持包括泌尿外科、神内科在内的优势且较为成熟的科室相比,无异于在一个楼房上加盖楼层和打地基的区别。

没人才

或面临后继无人困局

与此同时,部分未开设儿科病房的医院虽然有意招兵买马、扩大儿科队伍,但过程并不顺利。

作为本市12家既无儿科门诊也无儿科病房的医院之一,普仁医院此时显得有点着急,虽然已启动儿科建设的计划,但却面临无人可招的窘境。副院长曾文军表示,恢复儿科门诊是医院今年的工作重点,已计划先招聘2至3名儿科医生,但因目前儿科医生数量少,人员尚无法落实,“不行的话只能招应届毕业生,这意味着,3年内我们用不上人,因为毕业生都经过3年在外的住院医师培训”。

无独有偶,条件相对较好的三级医院也招不到人。去年,复兴医院本来计划建一个36张病床的儿科病房,包括新生儿和普儿,至少需要10个大夫,“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跑了全国好多地方,但都没有合适的人选,好不容易从郊区县挖到一个人,结果人家医院还不放”,复兴医院儿科主任云鹰一声叹息后说,病房不等人,新建儿科病房的计划只得泡了汤。

缺扶持

缺医少药是症结

上午10点,赵女士和儿子悻悻地走出了铁营医院,虽然开了感冒冲剂,但并没有其想要的“猴枣散”——具有活血化瘀、治疗咳嗽功效的中药

在业内人士看来,“缺医少药”是此次二级医院“儿科令”近乎流产的原因之一。

云鹰指出,10年前,全国各地大医院的儿科发展就陷入萎缩状态,幸运的是,现在这个问题已引起卫生部门重视,但医疗机构衡量各科室发展的“经济杠杆”尚未松动。她建议,政府的医疗政策应适当向儿科倾斜,包括增加人员编制、增加对二、三级综合医院的专项投入等。

但二级医院的儿科到底还有多远的路要走?院长们都说不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