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在线发表在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结果,服用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CML——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在治疗两年后缓解的患者的死亡率与一般人群类似。
对于一种不适合手术的播散性癌症,可被控制从而达到一个正常的寿命预期,本文为此提供了第一手的证据。
在这项伊马替尼(ILTE)的长期疗效研究研究中,许多患者报道有副作用,但即使服用药物8年其生存率仍然很高。伊马替尼是第一个对CML患者产生完全和持续反应的药物,现在被广泛应用于一线治疗。但大多数的对于口服靶向制剂的长期疗效的数据,都来自于所选医疗中心实施的企业赞助试验。
为了解有关实验外一般情况下服用伊马替尼的病人的临床结果,位于意大利蒙扎的米兰诺比可卡大学圣赫拉尔医院的卡罗-岗巴克迪-帕塞里尼医学博士及其同事,收集了来自欧洲、北美、南美,非洲、中东和亚洲27个医学中心的患者数据。
该研究纳入了832例在服用药物两年后完全缓解的患者。20例在随访期间发生死亡,死亡率为4.8%,与普通人群中可比人群的预期值类似。其中只有6人的死亡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关。严重不良反应,如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的问题,共报告139例,但被认为与伊马替尼有关的只有27例,占19%。
其他不太严重但经治疗医生判断能够持续影响生活质量的不良反应,可在超过一半的患者发生,并常常与伊马替尼使用相关。最常见的是肌肉痉挛、无力(虚弱)、浮肿、皮肤脆弱、腹泻、肌腱或韧带损害。19例(2.3%)患者因副作停止服用伊马替尼;至少一半患者换用了其他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靶向药物——2006年推出的达沙替尼或尼洛。
作者得出结论:服用伊马替尼的患者“经常受到不严重但能够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的副作用的影响。“他们指出,该结果突出了“医疗服务提供者和病人之间良好关系的重要性,从中使副作用得以容易沟通和处理,以减少/避免不依从。”
在随后的社论中,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悉尼金梅尔综合癌症中心的B. Douglas Smith医学博士写到:此研究对伊马替尼的疗效及副作用增加了“现实生活中的长期”数据。“值得注意的是,生存分析表明这些病人的存活率及继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与一般人群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可以说是[伊马替尼]对本病的临床过程取得了惊人的效果...”他写到。
Smith指出一些问题仍然存在:在本研究中许多患者首先使用干扰素治疗,它可能作为一个缓解因素,所以对这两组病人——使用和没有使用干扰素的病人——进行仔细分析将是有价值的。Smith还号召对彻底消除伊马替尼治疗后少量残留疾病方法的研究。“现在是临床和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建立此平台并致力于将良好的疗效转变成治愈的时候了。”
- 2006.07.28
- 2006.07.27
- 2011.03.25
- 2006.0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