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自述阴性艾滋病者未患传染病 不认同恐艾说法
www.yongyao.net  2011-4-7 21:24:48  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candyxie
分享到:

病人称“传染性太强”

“你最好戴个口罩和我们谈话,我们咳嗽时你要避开,一起吃饭、喝水都可能会导致感染。”今年3月25日晚,记者在国家疾控中心附近的一家商务酒店见到林军,他犹豫着握了一下记者伸出的手,说:“我手里有汗液,你过会要洗手,不要将手放在嘴上,传染性太强”。林军称,他是被母亲感染的。

2008年,77岁的母亲突然胃出血,在医院输了3800CC的血,出院后便经常盗汗。“手上长皮疹,经常说手脚麻木,身上疼,关节会发出响声,身体变得消瘦,经常呕吐”。

当年5月,母亲的手背被碎玻璃划伤,林军收拾碎玻璃碴时不慎刺破手指,沾了母亲的血,14天后出现“颈部淋巴肿大,膝关节酸胀,还能听到‘咔咔’的响声,全身游走性疼刺痒,与母亲表现的症状一样”。

林军说,据他了解,群里还有些人是因为“有高危性行为”而被传染,还有些则不知道自己如何被传染上的。

求医无门?

林军称他是代表全国数千名“未知传染病感染者”到卫生部来信访的,希望国家能重视这些“未知病人”,尽快投入力量研究病患,与他同住的还有15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病友代表,他们通过在QQ群里形成通联、组织上访。

作为多个QQ群主的林军,在群里号召“病友”将每人的“染病途径、表现症状、传染情况与看病过程以及各种血常规化验单”做成电子材料发到他的信箱,他负责召集“积极、坚定”的病友到国家卫生部上访。

对于卫生部4月6日发出的通报,林军和孙力等病患都不认可。

“我是先有身体的症状,才开始求医问药的,说我是精神因素导致的症状我不认可,不是先害怕才得此病的”。

孙力认为,卫生部不能先入为主地只为他们检测是否感染了艾滋病

  与孙力和林军一样,病患“隔离城市”称,他们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求医无门,他几乎跑遍了全国的传染病医院,有的医生建议做心理治疗,有的直接说我们也治不了,只能对症下药,到上海各级疾控中心,再去,中心人就说治病找医院。“隔离城市”说,他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 调查

卫生部下结论前展开两次调查

两年前曾组织专家讨论;已在六省市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据中国疾控中心首席专家曾光3月30日介绍,早在2009年下半年,网上就有一群人在发帖求助,有些病人给国务院、卫生部和国家疾控中心写信。

卫生部十分重视,当时召集了一大批流行病学专家讨论,得出结论是此人群属“恐艾”,部分专家认为“越关注越容易引起恐慌”,最后结论是听之任之。

会议结束后,接到越来越多“自述未知病毒”感染者的电话,曾光决定展开调研。

“考虑为精神因素所致”

2009年7月,曾光在QQ群发公开信,与病友们联络。

当年10月30日,他又以公开信方式,招募59名自述患者到北京进行血检。2010年1月10日和17日,包括林军、“河南拉登”在内的59人在北京地坛医院做抽血化验,同时做的还有心理问卷调查。

2月11日,曾光的助手裴迎新在其对病友公开的QQ空间公开了署名地坛医院李兴旺、宋美华做出的身体检测结果。

体检发现淋巴结肿大15例,其余检查未见异常,HIV与梅毒抗体检测均为阴性,“59例体检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非特异性临床症状,如低热、乏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并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艾滋病相关检查无1例阳性”,结论是,“考虑主要为精神因素所致”。

地坛医院做出的该人群“心理测评”称,“此类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一般人群,38人采取不成熟防御方式和中间型防御方式,面对疑似HIV感染带来的巨大压力没有采取升华和幽默的成熟防御方式”。

曾光说这两份鉴定由他提供给了卫生部相关领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