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中国医改攻坚年重在“强基层” 聚焦县级医院改革
www.yongyao.net  2011-4-20 20:55:07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candyxie
分享到:

编者按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人人关心,家家关心,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改革,也是一项极为艰巨和复杂的改革。

今年是医改的攻坚之年,“强基层”仍处在突出位置。其中,县医院覆盖9亿多人口,提高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举足轻重。

山西地处中西部,其基层医改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报随机选取高平、襄垣、沁源三个县级城市,采用现场采访、座谈对话、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他们在县域医改中所做出的探索、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困境。

今天起,本版推出“医改攻坚看基层”系列调查,共计三篇,分别是:县级医院怎么改、乡村医院怎么强、基层医生怎么留,希望能对各地基层医改起到借鉴作用。

① 引子

日历翻回到2006年。

山西沁源,聪子峪乡卫生院。一进院门,尽管有心理准备,但吴永义对于眼前的简陋还是稍感惊讶,“连张办公桌都没有,所有人都挤在药房。”

时任沁源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的他,带着一位医生、一位护士,首批响应太原市城乡对口支援的号召,来到聪子峪乡,一呆就是3年。

2009年,当吴永义离开时,该卫生院每年的业务收入从30万元提高到85万元以上;医务人员已经能够做阑尾等手术,处理肺心病、心衰等病例;门诊病人增加了77.5%。

当他离开时,对口支援已经成为“强基层”的经验推广开来,形式更多样,时间更灵活。

同时,山西新医改已开启大幕,剑指看病难、看病贵。

② 缓解看病难 朝资源不均“开刀”

在市县间、城乡间双向流动的“吴永义们”,不仅仅提高了基层的医疗水平,还把患者留在基层,分流城市大医院的医疗压力,减缓医疗资源的“虹吸”现象。

这种实效,使山西改革者们坚定了解决“看病难”突破口的决心。

山西省卫生厅副厅长王峻说,“看病难”的病根在于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原本能够消化在基层医院的“多普常”(多发病、普通病、常见病),都跑到了城市大医院。“尽管家门口方便,百姓看病却不放心。”

晋城高平老百姓过去看病流传这么一句话:有钱的上北平,没钱的到和平(长治市一家三甲医院),不要命的在高平。

高平市市委书记谢克敏向记者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医疗资源配置不够平衡,“重城市、轻农村”,“重医院、轻基层”的问题普遍存在;医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难以满足百姓的就医需求;公立医院趋利行为严重,服务质量不高,医德医风较差、医患矛盾时有发生。

改变,从弥补政府投入不足开始。

据介绍,高平市财政先后投资1亿多元,完善了市直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和诊疗设备;累计投入2400余万元建设乡镇卫生院,添置B超、心电图等设备;实现村卫生室全覆盖,并配备诊疗床、治疗车等基本医疗设备。

“设备改善了,楼房改建了,人才欠缺也不行”,谢克敏说,市财政每年拨出专款,引进来、送出去、沉下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就这样,长治市和平医院对高平市人民医院实施对口支援,选派了三名管理专家担任院长、副院长,30余名各科专家常年跟班坐诊;高平市人民医院则与11所乡镇卫生院签订支援协议,形成了人才建设的“县域梯队”;对于村级医生,高平市实行“市聘、乡管、村用”的用人制度,管理上一体化。

人们在改革中发现,县级医院能够发挥城乡联动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

山西省卫生厅医管处副处长刘洋指出,“若将这种模式体制化,那么县级医院强,乡村两级卫生院所就强,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就强。”

软硬件改造带来了明显效果。2010年,高平市人民医院对于“大病”医疗服务能力明显上升。相比2008年,门急诊人次和总手术台数分别提高了24.2%、33.8%;业务收入提高了42.7%。

“下一步,我们将尝试将乡级卫生院的编制集中到县级医院,每个医务人员都定期到乡里轮岗,实现县乡人才一体化。” 王峻说,实现县域卫生资源一体化配置,只要抓好县级医院,做强龙头,就能放大合力,强化整体作用。

“基层强了,当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愿景实现了,看病难就解决一大半了。”谢克敏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