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三管齐下形成合力 加快医改革除过度医疗病根
www.yongyao.net  2011-4-26 21:36:43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candyxie
分享到:

《人民日报》近期推出“解剖过度医疗”系列报道,从多方面分析过度医疗现象的成因,探寻遏制过度医疗的治本之策。专家认为,由于实行自负盈亏的经济政策,很多公立医院为了多创收,鼓励医生多开药、滥检查,从而使医患之间形成严重的经济利益对立;过度医疗浪费了医疗资源,加重了百姓负担,也影响了医疗卫生行业的形象,亟须从根本上严加治理。

所谓过度医疗,是指医生违背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脱离病情实际需求,实施不恰当、不规范、不道德的医疗行为,包括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过度用药等。医生实施过度医疗的直接动因,是要通过给患者施加过度医疗服务,以劳务收入、开单提成、收取回扣等形式,获得更多的收益,其中包括合法的收入,也包括非法的灰色收入。医生的天职是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按一般的理解,一些医生即便做不到医者仁心、慈悲为怀,即便免不了以过度医疗牟取不当利益,但过度医疗起码应当有一个底线——超过必要限度的那部分医疗可以对患者无益,绝不能有害。然而,对大量病例的研究表明,过度医疗不但加剧了“看病贵”,而且还可能给患者健康带来巨大隐患和危害。比如,北京某著名三甲医院一名医生透露,肿瘤患者是过度治疗的重灾区,很多病人并非死于症本身,而是死于过度治疗。过度医疗竟然将“治病救人”变成“不治病而害人”,医德医风之败坏,医患关系受损之严重,莫此为甚。

过度医疗本身就是一种“医疗病”,治理这种病症,也需要找准病根,对症下药。从医药卫生体制的角度看,如专家分析,过度医疗的泛滥,主要是由于国家对公立医院投入不足,强化了医院对药品收入和检查收入的依赖,使医生收入与其处方行为(给患者开药、让患者做检查)等机械挂钩。针对这方面的成因,治理过度医疗,需要加快推进医改,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取消药品加成,实行医药分开,解除医院对药品收入和检查收入的依赖,切断医生收入与其处方行为的直接联系。

而从医德医风建设的角度看,遏制过度医疗的泛滥,则需要加强医疗职业道德教育和医生职业荣誉的培养,在医疗界大力强化以过度医疗为医疗职业之耻、医生人格之耻的观念。在医疗职业道德比较薄弱、医生职业荣誉比较欠缺的当下,这方面的工作听起来似乎有些虚化,却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可谓须臾不可或缺。

其次,医疗行政部门应严格监督、规范医生的医疗行为,对过度用药、过度检查等行为要依法依规严加惩处。以用药为例,去年2月卫生部发布了《中国国家处方集(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卷)》,所遴选药品涵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的全部药物和部分常用药物,可以基本满足119种常见病及一些多发病、重大疑难杂症抢救、治疗的需要。有了这部权威的国家药典,监督、规范医生用药,惩治医生开“豪华处方”、过度用药,就有了更加明确的依据。现在需要出台像《国家处方集》那样的专业规范,针对医院盲目购置昂贵设备仪器,以及医生为患者过度检查、“豪华检查”,依法依规予以监管和惩治。

医疗属于高度专业性的领域,应主要采用专家决策而非民主决策,一般来说患者属于弱势一方,在决策中只能被动参与,但是,患者仍然有权利、有能力以各种方式对医疗决策行为进行监督。比如,北京、重庆、广州等城市近年来出现了披露“各大医院儿科医生红黑榜”的网帖,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对医疗界构成了有力的监督与警示。从新闻媒体的揭露与批评(如《人民日报》刊发系列报道),到患者向医疗行政部门投诉、在网上坊间发布“医生红黑榜”,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充分发力,可望对过度医疗形成越来越大的制约。

以加快医改革除过度医疗的体制病根,以职能部门强化监管、严格执法,以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完善社会治理格局,三管齐下形成合力,遏制过度医疗定能收到应有的成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