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中药材“磺毒”泛滥 二氧化硫限量标准缺失
www.yongyao.net  2011-4-11 20:32:35  来源:北京科技报   责任编辑:candyxie
分享到:

在中草药二氧化硫中限量标准缺失的情况下,一些地方的药监部门只能参照黄花菜(200毫克/千克)的标准施行,但是,这一标准与韩国的30毫克/千克标准相去甚远。

北京一家药品零售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中药材市场上的做假方法形形色色,远远不止用硫磺熏蒸这一种,如加糖、加盐以增加重量;用明矾水炮制以保持水分,等等。以虫草为例,就有插入铅丝、添加重金属,用硫酸镁浸泡等若干种增重方法。

另外,北京鹤年堂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国宝认为,在中药材的收购环节,目前存在一种现象:片面强调一两种指标,比如颜色白、形状直等,而不是从一个综合的角度来评价一种中药的质量,这造成种植户和商户想尽办法满足一两项指标,甚至使用违规的办法达到。这种情况跟牛奶中的三聚氰胺和猪肉中的瘦肉精是一个问题。

中药材流通领域混乱

张继说,媒体曝光的硫磺过量熏蒸的问题暴露了中药材整个流通领域的混乱。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硫磺可能在各个环节被打进去。

其实,此次媒体曝光的陕西陇西县,不是国家批准的正规中药材专业市场。按照《药政法》规定,中药材的种植、加工、销售和使用环节是各负其责,只有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才能经营中药材,但是不能经营中药饮片。中药饮片必须由经过国家批准的正规中药饮片生产厂家进行加工,药店和医院也只能从正规的中药饮片厂家进货。

“但是,自从中药材市场放开后,中药材的加工和流通环节已经完全失控,为了节省成本,有些医院和药房绕开中药饮片生产厂家,直接到中药材市场购买中药材自己加工,或者购买种植户自己非法加工的中药饮片,由于缺乏经验,造成中草药质量下降和违规加工的现象。”张继说。

刚刚从河北安国中药材市场回来的王国宝告诉《北京科技报》,现在的中药材市场可以用“鱼龙混杂”来形容。

“药市上的药材参差不齐,采购必须有足够的中药鉴别能力。正规的中药材和假冒、劣质的中药材往往摆在一起销售,而我们这些"老江湖"必须睁大眼睛,稍不留神就会上当,更别说初来乍到的经营者。”王国宝说。

王国宝记得自己刚刚进入中药行业的时候,中药材还是由各地的中药材公司统一经营,由中药材公司和饮片生产厂家联系,中药饮片厂家直接和产地的供销社签订供销合同,供销社再把每年的任务安排给种植户。作为种植户来说,他们只需要按照供销合同要求将中药材出售给供销社。

但是,自从中药市场放开后,由于监管意识没有到位,有些中药材的种植户为了多挣钱,自己就干起了加工。

“一种药材从地里挖出来,可能只能卖10块钱,但是如果经过简单加工,就可以卖到50块。原来这些个人加工的中药饮片是没有销路的,但是市场放开后,就有人买了,这就形成了一个不在国家有关部门监控下的中药材市场,才会造成过量使用硫磺熏蒸的问题。”王国宝说。

另外,传统的中药鉴别方法主要包括眼看、手摸、鼻闻、口尝,这些方法依赖于鉴别人员的个人经验,需要在“药材堆”里长时间地“摸爬滚打”才能练就。而就这一点来说,相对于药市中的药材商们,零售药店的采购人员与其交锋时往往占不到什么便宜。

此外,零售药店能继承老药工衣钵的中药材采购人员寥寥无几,零售药店正面临中药材鉴别人才青黄不接的尴尬。

据了解,目前药店中中药材鉴别人才的培养通常是中药专业毕业生到药店实习并留下来工作,在实习和工作过程中,会被指派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带着他熟悉工作环境,完成学校知识和实际工作的对接。通常几个月后,新人即可独立抓方,几年后,就可以独立承担审方和采购验货的工作。“与原来的师带徒相比,如今的师徒关系要松散很多。”王国宝说。

国家基础科学研究薄弱

谈到该不该用硫磺熏蒸的问题,有专家对于在没有相关研究,没有数据支持下,国家有关部门就“一刀切”禁止使用表示不解。

“并不是所有的中药材都不能使用硫磺熏蒸,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科学研究,没有数据支持,不能一概指认硫磺熏蒸药材后就一定产生毒性。”梁爱华说。

杨俊山也坦言,类似哪些中药材适合硫磺熏蒸?哪些不适合?熏蒸以后的二氧化硫残留量是多少?到了多少含量以后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危害程度等等,这些基础医学问题本该属于国家指令性课题研究,却出于种种原因被搁置。

除了对硫磺熏蒸没有做出科学研究以外,对于用什么方法取代硫磺熏蒸还没有研究出来的情况下,就将其删除会让普通种植户“无法可用”。

对于硫磺熏制药材,很多药材生产基地都地处偏远,于药农来说,用硫磺熏药材更多是出于保存方便的需要。

“客观地说,有一些中药不"打磺"之后找到了新的像硫磺一样成本低廉、效果好的加工和存储方式,因此禁止使用硫磺实际上目前还公开存在于中药的生产领域。”王国宝说,这就造成了中药“扫磺”中的矛盾。

如何破解质疑谜局呢?李京生建议,效仿牛奶行业,由企业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的模式比较可行。“由大型药厂指导种植户去种植中药材,到了收购季节再由药厂去按照要求收购,这样能够保证中药的质量。”李京生说。据悉,北京同仁堂和天津天士力等大型药厂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种植基地。

在流通环节,专家建议可以仿效日本的成功经验。日本的中药材的管理和流通是做得最好的,全日本的整个仓储都在东京的一个很大的物流中心,这里储存了全国的中药材,汉方药基本都是在这里仓储和流通,管理很严格。

国外仓储食品用到冷冻干燥、低温干燥方法,还有像红外干燥、滤波干燥,他们研究的气调养护,就是放虫,效果非常好,而且很经济,还能保证安全。

郭凡礼认为,目前想解决中药材“打磺”事件需要从两方面来入手,首先是制定严格的中药材生产规范,并出台检测中药材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标准,加强对中药材从种植、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另一方面要建设标准化的药材仓储以解决中药材的存放问题,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药农用硫磺熏蒸来储存药物。

“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国家标准,保证中药材的安全可靠。不要让救命的药材变成慢性毒药。”杨俊山最后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