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处方药DA不是工具是战略
www.yongyao.net  2011-4-15 19:54:25  来源:医药经济报  责任编辑:candyxie
分享到:

几乎每一个处方药都有DA(单页或册子),这东西就像人的衣服,出生了总要有一件。也正因为它太平常了,太普通了,大家见惯不怪,关于DA的策略制定、创意设计、执行使用,探讨得很少。

当我们追求众多新奇特的所谓创新手段时,回过头来,想想怎样把DA弄好,让学术推广代表用得方便、给力,让设计、印刷费用不至于付之东流,让它好用、好看,才是更加务实的策略。把简单有效的动作做到位、坚持做、重复做,就会产生有益的效果。

在当前学术营销成为行业共识的背景下,如何制定DA策略,高效地使用这一武器,应该成为处方药企业产品经理、市场部的重要工作。

DA边缘化成“鸡肋”

DA是个舶来品,其英语是DetailingAids,可以翻译为产品介绍手册,大家习惯称之为单页。现在常见的DA,普药用单页,一般有一定学术含量的药品都会做成多页,多科室用药也有采取固定封套加活页形式,以增强表现力;既可以是综述性的DA,在导入期使用;也可以是对特定问题进行定点答疑,其内容和形式可根据特定时期、特定市场环境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

DA的直译是学术代表作学术宣讲的辅助工具。而很多企业营销高管困惑的是,DA在代表、代理商那里成了“鸡肋”。开发医院、专家拜访、科室推广、行业展会,成千上万地发下去,却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问题出在哪里?

其一,销售惯性思维导致了对学术的漠视。虽然很多企业喊着学术营销,但骨子里还是销售驱动,学术系统本身就是聋子的耳朵,何况是一份DA,被边缘化可想而知。

其二,学术营销的管理系统不到位。代表轻视DA,把DA当传单用,发完了事。对内容理解不深、解释不清。期待医生靠自觉来完成DA的自我教育,不现实。

其三,忽视了医生群体所处的媒体环境。医生所接触的DA太多了,接触多了,就麻木了,视觉疲劳。如果DA本身的策略不到位、代表又没有讲解,DA当然没有效果。

文案关乎策划落地

我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DA是工具还是战略?很多人一定会说:“从定义就知道DA是工具。”但笔者的观点是:“DA是战略。”我们不必纠结于战略的定义,笔者想说的是,DA不止是一份学术工具,更是一个处方药学术内容策划的最直观体现,那里面有一个药品学术策划的灵魂、骨架和血肉。其他的PPT、文献、海报、礼品等,不过是它的延伸。

很多人又会说:“反正DA医生也不看,做得差不多就行。”这是极其错误的观点,连自己都不重视,怎么让人重视。要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常常看到,很多企业在处方药研发、渠道促销、行业展会和媒体广告上,投入了很多钱,但DA做得很差,定位、广告语、逻辑和设计都有问题,甚至还有错别字,但照样一印刷几万份地发下去。较好的把钻石级产品说成了黄金级,差的就把黄金级产品说成了黄铜级,医生听着觉得“不专业”,又怎么会相信?

草率、仓促、盲目、轻视,这些问题最终导致DA的低效,也就导致了学术内容的乏力。产品在市场推广过程中,飘在空中,没有落地生根。代表自己不相信,在学术推广中,自己发挥,重新讲解,不同代表不同的诉求点,换了代表就换了诉求点;医生也不相信,表面上听懂了,但内心不认同。

即使销售上可能很有起色,但医生对产品的认同度和忠诚度是较低的。当然,企业的学术团队能力强、推广力度大,经过几年也会形成品牌认同,但无形中浪费了巨大的资源。如果能把内功练得扎实些,就能少绕很多弯路,少花很多时间。

DA策划其实是产品策划过程的集中体现,就像快消品,市场调研了成千上万人,市场策略整理了几万字,产品定位讨论了几天几夜,但最终在内容上的表现,一部产品广告就解决了。再比如脑白金上市时,在市场策略之外,其核心内容也不过体现在一本书和十几篇软文里。而据公开资料,脑白金策划时,仅仅是软文,已经达到了“逐字逐句”雕琢的程度。为什么这样?就是因为在文案的背面,关乎产品策划的落地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