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游找新品
对于医药商业来说,好的网络更需要不断增加好产品,如此才能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由此,医药工商一体化成为实现行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必然路径。
近年来,国内流通企业龙头纷纷涉足工业领域,呈现大商业与大工业强强联合之势,试图构建全产业链优势。
首先,国药集团目前已经陆续将中生集团、苏州万庆、哈尔滨百达、山西威奇达纳入麾下,又完成了对上海医工院等研发资源的整合,药品研发、生产、流通产业链初步成型,工商一体化竞争优势已经凸显。国药工业迅速发展,抗感染药、麻醉精神药品、抗肿瘤药等几大产业基地逐步成熟,2010年工业销售收入近100亿元。
新上药集团也在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聚焦重点产品,梳理产业布局。在产品、产品线整合以及布局优化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工业并购以及生产的战略转移。在完成对上实医药、中西药业等工业资产的整合后,上药的战略重点转向工业和商业之间的高效对接,以提高自身产品的分销比例。在上海医药股份覆盖的市场区域,工业子公司的配送工作由上海医药股份负责,配送利润保留在公司内部。上海医药股份优先配送工业子公司产品,在药品招标和终端开拓上给予辅助。随着上海医药股份在国内配送范围的扩大,工商一体化优势将更加显著。
今年以来,为加快工业和商业的内部对接,上药集团更加强化集中资源,对各子公司实行总部垂直管理,通过设立经营委员会来协调各方工作。在管理策略上,抓大放小,根据产品优势和行业特点,重点发展9家子公司,其中包括2家生物医药。逐步统一各子公司之间的生产销售工作,实行集中采购、集中销售和集中宣传。目前上药内部13个品种的中药材已实现集中化采购,价格话语权有所提升。同时,上药也在加快内部整合,优化人员结构,提高管理质量水平,降低管理成本。
在工业板块,华润也以华润三九为核心,整合北药旗下的双鹤高科、合肥神鹿双鹤、辽宁本溪三药等3家中药企业,搭建中药制造平台,并以双鹤药业和紫竹药业为基础组织化学制药平台,形成中药、化药两条主线分专业发展之势。
“大商业发展工业其实也有政府的意图在其中,可以利用商业优势使产业链进一步建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前述中外合资商业公司销售总监指出,“流通商业发展工业,原本具有优势的商业肯定会对其工业有所帮助,但工业不可能成为医药商业的核心业务。目前大商业的发展仍然依赖于很多外资的大品牌产品,自己的产品仍很有限。从大商业的未来战略来讲,应该还是以流通主营业务为主。”
外资加速进入
我国著名的物流研究专家、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在谈到药品流通的发展时曾经指出,药品流通有其一般性和特殊性,一般性就是药品在流通的过程中体现的是商品流通的一般规律,如药品流通需要速度最快、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归纳起来,就是流通的信息化、流通的市场化、流通的社会化、流通的国际化。同时,药品流通物流又有它的特殊性,这是由药品的特性决定的,因此在流通中需要很强的专业性。药物经济学告诉我们,药品是特殊的商品,有极其严格的质量标准,有其时效性,有严格的安全性,这是很多商品所不俱备的。
在未来的行业竞赛中,各个商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将决定其胜负,而核心竞争力所反映的就是各家企业的效率。
伴随着医药市场的快速发展,在国有医药商业龙头之外,民营和外资医药商业等非国资药品流通力量的出现和迅速崛起也给中国医药流通增加了新的内涵。郭凡礼也提出,作为民营医药商业的代表,九州通拥有的快速回收资金的优势和其在进入主流药品市场方面所做的努力,也令业内不可小觑。
2010年年底,美国健康护理产品制造商卡地纳健康集团(Cardinal Health Inc)(CAH)斥资4.7亿美元闪电将已在中国市场深耕17年的外资医药商业公司永裕医药纳入麾下,借道进入中国医药流通市场。作为首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医药公司,永裕医药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医药进口商。卡地纳正是看中永裕经营了17年的关系网和分销网络,借道进入中国医药商业,其所具有的国际药品流通管理经验必将是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外资医药巨头的在华投资也不再局限于制药工业,而是在慢慢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渗透,从生产延伸到了分销和终端环节,外资发力进军中国医药商业流通领域的苗头已经显现。
在近期将赴港上市的上药H股招股方案中,全球最大的制药企业辉瑞是否借机入股上药的猜测被炒得沸沸扬扬。但毫无疑问的是,上药是中国第二大医药分销商,辉瑞若借机参股上药,将不难达成产品生产、销售、分销和终端的全产业链合作。而此前上药已发布公告称,已与辉瑞签订谅解备忘录,双方约定将利用各自优势在中国医药市场开展广泛合作,包括进一步的分销、商业化、研发等举措,以及生产制造和股权投资等。
“在中国医药流通领域大举洗牌的背景下,外资商业在中国的动作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对国内医药企业的兼并重组起到推动作用。”前述医药商业公司销售总监表示,“国内巨头已经成型,它们具有本土化优势,但未来外资将在管理和国际化方面带来更多影响。”
毋庸置疑,国际医药巨头进入中国流通市场,将与国内流通企业形成竞争。如果国内大商业企业不迅速弥补短板、提升效率,在这个“快鱼吃慢鱼”的竞速时代,被非国资医药商业或第三方物流侵占市场份额乃至取代,应该也不是杞人忧天。
- 2011.04.25
- 2011.05.08
- 2011.05.10
- 201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