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业者自揭食品造假黑幕:曝光食品安全监管软肋
www.yongyao.net  2011-5-6 21:48:58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candyxie
分享到:

监管软肋有哪些

“问题食品你们怎么鉴别,难道不管不顾随便进吗?”记者疑问。

莫晓叹口气,“我们也是受害者啊。鉴别能力不强,就无法把关,只能靠行业经验判断。一般来讲,只要生产商有经营许可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和QS标志(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资格),我们就可以经营其商品。但是,食品生产遍布全国,各地监管水平不一样,谁也无法保证这些证件都是货真价实取得的。”

在生产领域,莫晓指出,“以豆瓣酱为例,这些产品进入市场,都有QS标志。但现实中,这标志就是花架子,加工厂都是先申报后生产。申报时,拿样品去检验,合格就发出QS标,并且发标单位还不能鉴别此样品就是该厂生产的。监管不给力,就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在流通领域,莫晓也列出三个监管薄弱环节:

一是有些食品进出批发市场没有检测门槛。莫晓提及一次代理新产品的铺货经历:我们早上八九点到一个批发市场铺货,没有任何检查,到下午3时左右,我们快铺完了,监管人员才出现,“你们干什么的,知不知道这里要交500元铺货费的?”

莫晓说,“作为市场管理者,他眼里只有‘进场费’,不会主动监管。若监管严了,就影响批发市场的人气,直接影响其租金盈利。”

二是各地监管水平参差不齐。莫晓说,一些批发市场的入驻工商,办公室里面检测仪器长时间搁置,都蒙上了一层灰。有的甚至除了办公桌,检测仪器俱无。个别监管者甚至“被公关”,与商贩沆瀣一气。每每大检查,他们都会通知那些问题商贩,方便其逃检。

三是监管能力薄弱,只及“地下半米”。“批发市场的摊位仅是一个展示平台,展示商品肯定没有问题,有问题的都在库房内。所以再认真的监管,你只监管到他展示的层面,而无法监管整个交易环节。如果说,问题食品埋在地下3米处,现在的监管能力只能挖到地下半米。之前提到的勾兑油,添加10%是个安全量,不容易被检测出来。”

监管重点在哪里

食品业内一些专家指出,我国政府监管资源有限,而食品生产、加工厂家小而散,遍布各地。并且,如今的物流发达,问题食品很容易跨省流通,监管覆盖不易。

“所以,监管要找准支点,才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莫晓认为,这个支点就是流通领域。

在他看来,批发市场是食品流通的“大门口”。大多数食品都是经过当地批发市场才到达当地餐馆、超市和消费者的。而且批发市场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加强监管,必须抓住区域批发市场这个龙头。批发市场对于生产者来说,就是初级市场,初级市场不收,产品就难以到达终端市场,市场上不要的,生产者就不生产了。守住大门口,屋内食品整体质量就可控了。

对于食品流通的监管,莫晓认为,政府重视还不太够。对于流通企业监管,还存在资格认证和法律约束的空白;对于批发市场的监管,监管人员配置、制度设置都已经到位,但是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有人担心,一旦批发市场监管变严,会不会削弱市场人气,把企业挡在门外,并增加运营成本?

莫晓认为,大可不必担心。流通领域的监管,只要设置合理,就像家里安装纱窗一样,不会阻挡空气流通,只会挡住灰尘、沙粒。

“欣喜的是,国家已经开始重视,之前新闻里说刑法增加了食品安全监管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七类食品安全渎职犯罪将重查。相信我国的食品市场,在经历涅槃阶段之后,会纯净起来。”莫晓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