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国务院医改办要求,从今年6月开始,集中2至3个月时间,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初步建立起新的运行机制。
省委、省政府明确,在6月底前,全省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实现零差率销售。以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为契机,从6月开始,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明确核编定岗、竞聘上岗等关键环节的时间节点,在今年9月底前初步建立起新的运行机制。
【医改前哨】
贵阳:基本药物制度延伸到村
去年2月起,来贵阳市花溪区新哨村卫生室看病的村民,发现这里有了新变化:药价比原来便宜了,最常用的肌注80万青霉素,原来每支4毛多钱,现在变成每支3毛6。治疗感冒,包括药费和诊疗费在内,几块钱就能“搞定”。
不过,有些村民们原来用惯的药现在不一定有。村卫生室的蒲玉梅医生耐心地解释:“你们原来用惯的药没有在国家规定的基本药物名单上,但是,我们可以提供治疗效果相同的其他药品,请试一试吧。”
2010年5月起,贵阳市所有的78个乡镇卫生院、1325个村卫生室和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目前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达100%。村卫生室基本药物由所属乡卫生院在省医药集中招标采购平台代为采购和管理,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这正是药价下降的原因。
除了药价下降,还有更深层次的改变出现在村卫生室。去年起,包括新哨村卫生室在内的13个村级卫生室,由青岩卫生院纳入了行政、业务、药品、财政和工资发放“五统一”的管理。青岩卫生院伍院长称,“五统一”模式,首先可以杜绝假药、劣药进入村卫生室,其次加强了村卫生室的抗风险能力,遇到医疗纠纷等难题时,卫生院会给予资金等支持。
目前,贵阳市已在全省率先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由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施“五统一”管理模式;率先将全市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
据了解,贵阳市在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上推行“三制、三建设、五统一”。“三制”即建立和完善乡村医生聘用制度、建立和完善乡村医生工资统筹制度、强化监督管理制度;“三建设”即强化乡、村政府对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乡、村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乡、村卫生机构制度建设;“五统一”即统一行政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药品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工资发放。这些制度的执行,使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得到进一步巩固,农村卫生管理水平得以提升。
毕节:广招贤才打造基层卫生队伍
6月9日,威宁县卫生局局长尹时军再次来到黑土河乡卫生院,和卫生院院长陈学军沟通乡卫生院医务人员招考、培训。
陈院长说,2010年以前,黑土河乡卫生院只有5个医务人员,去年新增3个医务人员,仍然非常忙。“我们乡所辖人口两万多人,每个医务人员平均每个月要上27、28天的班。”陈院长说,按照标准,黑土河乡卫生院应该有27个医务人员的编制。
从2010年起,威宁自治县开始通过扩大医务工作者招聘规模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数量和质量。150名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岗工作。今年招聘人数增加到247人,其中75人分到县医院,其余都到乡镇医院。招聘范围扩大到重庆、泸州、成都、昆明等地。
此前,毕节地区由于卫生技术人员不足和素质有待提高,严重制约了全区卫生事业的发展。2010年,毕节地委、行署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毕节地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重点从三个方面大力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按服务人口1.4/每千人的标准重新核定编制,从2010年起到2015年每年至少补充缺员的20%以上,确保到2015年全区各乡镇卫生人员配置达到定编标准。村卫生室人员按每个行政村2名乡村医生加以落实。
采取优惠政策,稳定和吸引基层卫生人才。志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医学院校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试用期工资按试用期满后的工资确定。对于长期在乡镇及以下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农村一线科技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标准执行。乡村医务人员补助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建立健全制度,加大对乡村卫生技术人员教育培训制度。地区财政从2010年起,每年安排50万元专项培训经费,每年培训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100—150名。制定农村卫生人才教育培训计划,重点加强对农村卫生人才的在职培养。鼓励农村卫生技术人员通过参加自学考试和在职学习提升学历、提高技能。
- 2011.04.25
- 2011.04.26
- 2011.01.26
- 201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