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化验检查 > 化验检查 > 化验常识 > 正文
糖尿病人应尽量每天进行血糖监测
www.yongyao.net  2011-6-14 12:53:58  来源:用药安全网  责任编辑:Vean9
分享到:

糖尿病诊断的唯一手段是测定血浆葡萄糖浓度,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糖检测指标有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两种人们比较熟悉的血浆葡萄糖检测值:

1、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

空腹血糖是指病人在空腹时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空腹血糖是目前临床上诊断2型糖尿病最常用的一个检测项目。由于不同降糖药的疗效不同,在用药的初期常以空腹血糖的下降值来评价降糖药的效果。如空腹血糖降低不明显,就需要改变治疗方案,以确保空腹血糖降到理想状态。由于空腹血糖是决定全天血糖水平的主要因素,控制空腹血糖有助于糖尿病的控制。

2、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或在一天任何时候(不管进食与否)血浆葡萄糖≥11.1mmol/L。

餐后血糖顾名思义是指饭后的葡萄糖浓度,医学上通常检测的是进餐后两小时的血糖。一般来说,人在进食后,血糖有一个逐步升高的过程,餐后血糖的高峰时间约在进餐后两小时,但餐后血糖最高值的出现受进食时间、膳食多少及其食物构成的影响。餐后血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胰岛素分泌的情况和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但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餐后胰岛素高峰的出现相对而言延迟,并且受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尽管在餐后两小时测定的血糖水平与最高值接近,但仍不能准确地反映餐后血糖高峰。因此,餐后血糖在临床上并不作为主要的诊断指标,但可作为诊断和用药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血糖波动的幅度直接影响到糖尿病患者远期并发症程度。因此,血糖的监测尤为重要。

不同的治疗、不同的糖尿病时期,对血糖监测的频率是不一样的。血糖监测频率也需要个体化,需要根据疾病的类型而定。1型糖尿病的血糖比较难控制,所以监测要比较勤。2型糖尿病监测治疗开始时或调整药物剂量的阶段监测要勤一些,等到血糖平稳的维持阶段,监测的频率可以降低。

此外,糖尿病治疗方式的不同也影响血糖监测频率。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容易引起低血糖,监测就需要比较勤。1天注射1次胰岛素的人至少每天要测空腹血糖,就诊前一天要测4—5次的血糖;如果注射两次胰岛素的人至少要测早餐前和晚餐前的血糖,当然最好测4次,早晚餐前餐后;打四次胰岛素那每一餐前都要测血糖,甚至夜间还要加测1次血糖。而用非胰岛素、非磺脲类的药物监测就不用那么勤。

血糖监测小tip:

有的患者在测血糖时,为了使血液更快地滴到试纸上,扎后用力挤压针扎部位,将血挤出检测。殊不知,这种做法会极大地影响检测效果。原因在于这些患者在采血过程中,过分按摩和用力挤压针扎部位,不仅挤出了血,与此同时也挤出了组织液,对采血标本造成稀释,从而使得血糖测试结果比实际偏低。

测血糖的正确方法应该选择在左手无名指指尖两侧皮肤较薄处采血。此处血管丰富,而神经末梢则分布较少,采血时不仅不,且出血充分,不会因出血量的不足影响测定结果。此外,在采血前可先将上臂下垂10~15秒,使指尖充血。扎针后,轻轻推压手指两侧至指前端1/3处,让血慢慢溢出即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