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资源有缺口
“具经济实力、需求旺盛的中产阶级在过去的5年内在中国迅速崛起。他们不愿再接受公立医院工厂般嘈杂的环境,新的中产阶级对于他们的医疗保健需要更好的服务、私密与尊重。” 普华永道发布的一份报告分析认为。
而在以收费服务为导向的影响下,高收入病人多选择优质且昂贵的医疗服务。而这些私立医院中,大部分是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机构,其特点是通常医院的规模较小,很少有提供门诊和住院服务之外的项目。事实上,合资医院在中国的医院床位基本都少于50张。故而,这些医疗机构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富裕人士对医疗保健的需求。
这样的高端医疗短缺状况在一些沿海开放的发达城市表现尤为明显。以上海为例,截至2010年底,经卫生部和商务部批准,上海共有25家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从事高端医疗服务业。而大部分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只提供门诊服务,只有上海东方联合、上海和睦家、上海华顺、上海广慈等几家医院提供住院服务。据统计,仅针对上海本地和境外高收入人群的高端医疗服务市场容量已经超过106亿元。
据介绍,目前在国内能够提供高端医疗服务的基本上有3种类型:一是以北京医院等为代表的公立医院特需病房;二是以和睦家等为代表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另外是爱尔眼科医院等为代表的民营医疗机构。
部分地区开始行动
《2010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为18.7亿人次,民营医院1.7亿人次。2010年公立医院的病床使用率达90%,而民营医院仅59%。尽管两者均比2009年有所增长,但公立医院病床使用率提高了2.3个百分点,而民营医院只提高了0.8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中国依然缺乏占有较大市场规模的医院或医院集团,而政策的放开后,外国医院集团和投资资本迅速在中国寻找机会。与此同时,国内的一些地区也抓紧出台政策吸引外资的进入。
除上述的江苏地区外,日前,河南省政府办公厅也公布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提出将合理优化配置医疗卫生结构。《意见》提出: 将进一步扩大医疗市场对外开放,将境外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调整为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鼓励境外资本到河南省举办医疗机构。
正如国内一位从事医院管理咨询的人士分析所言,吸引外资进入,一方面可以引进先进的医疗管理经验,促进医疗市场的竞争;另一方面,也为“多元办医”提供了新渠道,这与新近颁布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是相一致的。
当然,高端医疗的高毛利也是使得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争夺这块蛋糕的原因。5月6日,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已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共同兴建医疗机构。去年,复星医药也通过参股美中互利的方式介入了高端医疗市场。
分析人士指出,在国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办医疗机构的热潮下,将越来越多的各路资本将参与投资和兴建医院,投资规模和额度也将进一步扩大,回报可观的高端医疗服务市场也将面临激烈的竞争。
“不过,外商独资办医在中国目前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风险,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考量。”林致文表示。
- 2011.04.27
- 2011.01.18
- 2011.02.21
- 2011.0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