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参产业或迎来价值回归的新契机
继日前卫生部批准吉林省开展人参药食同源试点工作后,5月12日,吉林省在《2011~2015年支柱优势产业跃升计划》中明确,将重点扶持试点企业开发、生产人参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系列产品,推进人参产业的标准化、定点化和规模化。据了解,这是自《吉林省人参管理办法》于3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人参生产大省吉林的又一次给力举措,以期撬动产业全新的生态。
试点泛消费品
“此次药食同源试点将会激活一直以来受到抑制的人参食品等市场需求,人参也将由医药领域进入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泛消费品领域,未来市场前景可期。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振兴人参产业,必须要打造一个全新的支点,我认为这个‘支点’就是实现药食同源。”已获得试点资格的修正药业保健品公司策划部总监刘宝东对人参适用范围首次“松绑”倍感鼓舞。
他告诉记者,“之前我国没有把人参列入食品目录,极大地限制了人参产业的发展,此番首次提出人参可用于食品是市场发展的必然。”对此,中国保健品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贾亚光深以为然。他认为,“很多国家早就把人参制成各种食品和保健品投放到市场,但在中国却不被允许,进而使得人参产业化始终未能形成规模。我建议试点后,尽快将人参列入药食同源目录。”贾亚光说。
虽然我国人参产业一直游走在食品、保健品等范畴之外,但以人参为食却从来没有淡出过人们的生活,试点药食同源是顺应市场需求。而更隐性的问题是,2010年,我国人参出口量为2605吨,同比下降6%;出口价格为19880美元/吨,虽同比上涨37%,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悬殊。同年,加拿大西洋参出口量为3022吨,出口价格为37657美元/吨;韩国高丽参出口量为429吨,但出口价格高达179603美元/吨。“分析这组数据,背后实际上折射出一种尴尬:国产人参品牌附加值太低。”中国医保商会中药部霍卫如是分析。
他认为,如果不实现药食同源,提升产业竞争力,中国人参产业将面临两个市场的同步萎缩。值得庆幸的是,这种现状已引起有关各方的重视,吉林省提出到2015年,参业产值实现400亿元,人参产品普遍达到绿色、有机标准,精深加工量占总量的比重达到70%以上,就是希冀以此撬动人参产业的价值回归。
- 2011.04.22
- 2011.05.01
- 2011.05.13
- 201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