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上海基本药物招标也印证了这一点。有参与投标企业介绍,此次中标的品种平均降价大于10%。可即便如此,此次上海招标还是吸引了近30家外资药企,共60多个品种、150多个品规中标。
“我们很多品种也是普药,竞争药物根本没有优势,但随着原研药单独定价优势的逐步丧失,基本药物庞大的市场又很难取舍。”上述外企人士介绍。
事实上,决意进入基本药物市场的外企并不是很多,主要原因是在价格限制上。左玉增表示:“除了上海、江苏等少数几个省市,RDPAC成员企业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里的品种,基本上都没能参加基本药物的招标。”
上海的招标政策规定,允许企业以高于国家的价格投标,最后的评审则综合考虑质量与价格,等于给了这些享有单独定价优势的外资企业一条生路。
上海的招标政策规定,允许企业以高于国家的价格投标,最后的评审则综合考虑质量与价格,等于给了这些享有单独定价优势的外资企业一条生路。即便部分地方政府给予了优惠政策,对于外资企业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双重挤压
新药审批难度增加
索文森预计:“到2012年,政策造成的阶段性影响会消失,因此诺和诺德在华增长放缓只是暂时现象。”
但左玉增认为,降价会是未来的大趋势。“尽管政策具有波动性,但降价趋势短期不会改变。这必然导致更多企业、更多品种退出竞争。”
诺和诺德就曾上演过这样一幕。2010年5月29日,由于希腊政府强行要求所有药品降价四分之一,诺和诺德当下决定将胰岛素产品全部撤出希腊市场。只是面对中国13亿人口的庞大市场,诺和诺德必然会更加谨慎。
然而,另一重挤压也在慢慢逼近。众多外企均反映,新药审批难度增加,使得企业无法通过引进新的原研药补充既有的业绩下滑。上述外资药企人士表示:“目前申报新药基本批不下来,因此有的企业干脆不再愿意投资了。”
2008年11月,诺和诺德决定在天津投资4亿美元建胰岛素生产厂,索文森表示:“目前天津已是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建成后至少能满足4年的市场需要。除非天津工厂未来有大的出口需要,不然不会再大规模投资。但研发领域还会增加投入。”
左玉增认为,增加投资必须有明确的预期回报。在现有背景下,企业产生犹豫情绪非常正常。
上述药企人士还认为:“国内企业也有专注于原研的,但目前政策导向显然不支持原创,而是把企业挤向低层次竞争。”药品审评资源的紧张已经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经营。
“新药进不来,老药又要降价被迫离开市场,外资企业面临的市场独占期正逐步缩短。”左玉增表示。
医改政策推出之初,几乎所有外企都认为是个巨大的机会。时至今日,恐怕没有几家企业如当时预测般那样风光,这注定是一场温水煮青蛙的游戏。
- 2011.01.04
- 2011.01.04
- 2011.04.21
- 2011.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