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药企坦言市场利润空间遭压缩期待政策扶持
药监部门称,待细则出台后有望推出扶持政策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深圳市公立医院将实现药品“零加成”,患者在医院买药可便宜15%~25%。此举被称为开启了深圳“以药补医”制度的大幕,但据记者调查发现,“零加成”的推出,势必会引发市面零售药店的重新洗牌,不少药企纷纷表示,利润空间压缩,因缺失公平竞争的环境,使过于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导致现在药品零售市场良莠不齐。如何在保障药企利润空间的同时,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深圳距离成熟的药品监管市场,还有多远的距离?
零加成有人欢喜有人忧
据媒体报道,深圳市公立医院实现药品“零加成”之后,患者从医院购置药品可便宜15%~25%。与此政策同期体现的是医院诊金和诊查费的提升,不过这笔增加的费用并不需要个人出钱,均通过医保统筹基金承担。
记者近日走访各大医院发现,不少市民对此表示欢迎。市民刘先生就认为,对于一些需要长期服用药品的中老年人而言,在医院购药更为放心,价格低廉能有效节约开支,尤其是这些费用并不用自己掏钱,能直接省在社保卡里边,非常方便。
不过也有市民心存担忧。市民赵先生是一位慢性肾炎的患者,他向记者表示,因为慢性病并不需要经常进出医院,但去医院买药便宜,以后医院会不会人满为患?
药企:竞争环境不公
药品“零加成”的出台,将对零售药店带来何种影响?一致药店董事长欧建能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药品“零加成”政策是大趋势,可是近年来,与北京上海相比,深圳本地开药店的租金和人工费用为全国最高,而在药价方面,广东省自2010年就开始通过“三控”政策控制药价,药价直线下降。最关键的是,因为深圳市药品零售市场依然不够成熟,目前药店之间不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导致大型正规药企的经营面临重重困境。
“比如医院药价便宜了,市民自然回流到医院”,一致药店总经理李杰认为,药品“零加成”后,即使医疗诊费提高,从患者的支出中不会直观体现,那么势必会出现去医院买药的人多了,医院内人满为患,医疗资源更加紧缺,这与医改的初衷相违背。
与此同时,零售药店的药品原有的价格优势不再,很多市民会在比对价格后,选择到医院购药,如果药店要吸引消费者保持销量,要么跟随医院药价进行价格调整,无良企业或者选择假药销售,那么正规药店的利润将更薄。
药店不赚钱变相卖百货
“药店的利润来源是卖药,但利润空间越窄时,你就会发现有些药店开始卖锅碗瓢盆、油盐酱醋。”李杰口中的这种“怪现象”在深圳并不少见。
记者采访发现,越来越多的药店正日趋走向以药品销售为主、百货销售为辅的模式。在位于梅林中康路的一家药店二层,母婴用品几乎占据了1/3的柜台,其中还有多个柜台售卖童装和孕妇装。而当记者询问为何可以销售这些货品时,销售人员表示并不清楚,只是称公司安排,也没谁来管。
在景田北的一家某知名药店门口,大桶的食用油和卷纸被摆在药店门口,与对面的华润万家超市相竞争。而提到为什么要卖这些生活用品时,销售人员无奈地称,卖药没钱赚,顺便卖点生活用品,冲点业绩。
药店密集恶性竞争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深圳市零售药店的经营环境完全市场化,导致其准入门槛较低,近几年来虽然正规大型药企的开店增速放缓,但恰恰是一些以加盟性质为主的小药店却越开越多。尤其是在开店地段上没有严格的要求,深圳不少区域就会出现药店过于密集,几步就能见到一家药店。
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有7000余家药店,是全国药店数量最多的城市,平均每1200人就拥有一个药店,而在我国不少一线城市,有按照4000人拥有一个药店,还有的5000人配置一个药店。
有业内人士称,因为深圳市对开店的地理位置没有硬性要求,导致涌现出的部分单体药店恶性竞争加剧。不少药店的质量安全存在隐患,药店偷税漏税甚至在采购药品时“注水”,有些药品价格售价比一些正规大型药企的进价还要便宜。而作为严格准许按GSP渠道购置药品的正规企业而言,其投入与这些单体药店相比本已相差甚巨,又谈何公平竞争?
- 2010.12.31
- 2010.12.31
- 2011.01.03
- 201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