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支援必须动真格
卫生部部长陈竺:把基层疾病诊治能力提上去,在县里、乡里乃至村里解决问题
要保证县级医院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最要紧的就是解决人才问题。除了要求继续开展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加强现有医师队伍教育,新出台的《意见》还特别提出,可在县级医院设立特岗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所需经费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
陈竺表示,有了特岗经费,还要把它用好,真正将优秀人才吸纳到县级医院长期执业。
吴明提出,由于当前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很不平衡,因此县级医院引进人才还面临许多短期内难以破解的现实问题。如果要在短期内提升县级医院的人力水平,还要依靠城市大医院对基层医院的对口帮扶。同时,完善财政对大医院的补助政策,并加强对帮扶成效的督导检查。
陈竺还强调,要把基层疾病诊治能力提高上去,在县里、乡里乃至村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做到经常性管理,才能使医疗费用大大下降。一些早期癌症治疗,或需要经常性照顾的血透、腹透及1型糖尿病的治疗,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的日常管理和治疗,传染病,耐药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治疗等都应该放在县医院做。
陈竺表示,对口支援工作必须要动真格的。要研究如何真正深入做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如要求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先下到农村去工作1年;又如可考虑将对口支援工作列入对医院的等级评审体系,在对三甲医院的评估过程中,征求其对口支援县医院的意见,而且要实行一票否决制。
陈竺认为,这项工作可先从部属部管的44家医院做起,明年评估部属部管医院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要看真正派了多少医生到基层去支援。要把这项工作的实绩和医院评级、绩效评估、财政拨款等挂钩。
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强调,城市大医院不仅要派出医疗骨干到基层工作,还要派出院长或有管理经验的业务骨干到对口支援的县级医院担任院长、副院长或科主任。公立医院公益性的体现,除了依靠体制机制改革外,还有就是大医院对社区及县级医疗机构的支援。只有解决了医疗支援的纵向流动,才能实现分级医疗,才有希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链接
江苏 重点加强能力建设
先后制定多项政策培养和培训人才,并安排专项经费,包括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医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等。2011年,制定出台高于全国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的《江苏省县级综合医院评价标准与细则》,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放宽部分二类、三类医疗技术准入条件对医院级别的要求。
湖北 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全省85家县级医院初步完成信息化建设。各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与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全部实现互联互通,参合患者实现了刷卡就医和即时结报。完成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协和医院和湖北省人民医院与22所县级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建设,今年将实现县级医院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全覆盖。
江西 从民生工程切入改革
2009年以来,以实施“光明·微笑”工程、儿童两病免费救治和尿毒症免费血透救治等卫生民生工程为切入点,建立了经费保障、支付结算、招标采购和质量保证4种机制。在血透设备和耗材集中采购工作中,血透机中标单价为6.67万元,与市场价16万元比较降幅达58.3%。耗材中透析器中标单价为43元,与市场价125元比较降幅达65.6%。
安徽 增设药事服务费
去年11月底确定在芜湖市所辖7个县(市)率先启动以实行药品零差率为重点的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试点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两种途径解决。芜湖市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一是提高了部分综合医疗服务类项目、临床诊疗类项目和手术治疗项目价格;二是降低了部分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项目价格;三是增设了药事服务费。
甘肃 让改革有中医特色
省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订甘肃创建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协议,每年预算500万元奖励中医先进县。县级以上综合医院成立中医科和中医管理科,将中医药工作纳入综合医院等级评审和床位以奖代补考核以及日常业务工作考核指标;住院病人中医参与治疗率达80%以上,重症监护室开展中西医联合抢救。城乡居民住院目录内中药和中医适宜技术100%报销;农村门诊目录内中药和中医适宜技术100%报销。
青海 放宽编制限制
根据县级医院功能、工作量和现有编制使用等因素,制定人员配备标准,实行编制总量控制、备案管理、动态调整。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全员聘用制,坚持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妥善安置、合理分流未聘人员。目前,该省编委为14所试点县医院下达了人员配备总量,从改革前的编制数1618人增加到改革后的2500人,增加了54.51%;各医院已完成院长公开竞聘和专业技术人员竞聘上岗工作。
河南 收入分配向骨干倾斜
在各试点医院陆续进行全员竞聘上岗,建立了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灵活用人机制。洛阳市新安县进行了院长、副院长公开选拔,科主任公开竞聘,新任科主任达到1/3,新批130名人事代理指标,由各医院自主引进急需人才。重新制订了绩效分配方案,绩效工资与经济指标脱钩,与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挂钩,分配重点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倾斜,收入差距达到2.5倍~3倍。
山西 建立县财政投入机制
把所有试点县财政对县医院投入机制纳入综合改革考核评价指标,2011年仅试点县财政投入就超过10亿元,用于改善县医院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条件。对医务人员的工资补助,由过去不补和少补普遍提高到60%以上,其中5所试点县医院实行了全额补助。对县级医院历史债务,平鲁、孝义、古县等采取统一打包的办法由财政偿还。高平、平鲁等县卫生投入占到财政可支配收入的10%左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山东 让患者就医更方便
在县级以上医院全面推行志愿者服务、优质护理、临床路径、远程会诊、预约诊疗等10项惠民便民措施,截至2011年年底,全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医院志愿者服务率为93%,出院患者随访开展率为93%,县级医院与三级医院远程会诊开展率为55%;84.8%的县级医院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该省还在县及县以下医院积极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改善医疗服务流程。临床检验结果“一单通”县级网络医院达到460家,认可临检项目达到9个。
辽宁 大力开展人才培训
抓住县医院人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开展了多样化、多层次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立了辽宁省县(市)、区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中心,已培训4615人次;开办县医院科主任培训班,已培训5期800余人。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成立基层医院管理人员培训中心,已培训6期180人;成立辽宁省护理人员培训中心,为县医院培训护理专门人才3534人次。2011年,该省成立了肿瘤、重症、急症3个专科护理培训中心,启动了县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工作。
- 2010.12.31
- 2011.01.03
- 2011.01.04
- 2012.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