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常常告诉我们应该经常喝水。可是我们什么时候该喝水呢?三个信号告诉你该喝水了。
1、无端感到疲倦
人体制造能量的过程不能离开水分。水是调节矿物质离子泵渗透平衡的中央控制器。能量就是在水运转这个泵,把钾元素送入细胞内部,把钠元素送出细胞外部的过程中产生。当水启动泵蛋白时,钠元素和钾元素会附到泵蛋白上,起到“发电机磁石”的作用。这与水力发电厂发电的原理相同。
如想顺利进行这个过程,细胞内部需要有75%的水分。只有这样,穿过细胞膜的水分才可以运转泵,通过这个过程完成钠元素和钾元素等物质的交换。
身体不能储存水分。我们喝的水被用于消化、吸收、能量制造、清除垃圾等很多方面,剩下的水分则全部通过小便排出体外。所以不经常喝水,身体没有足够的水去制造能量,人只能感到疲倦了。
2、消化不良
食物进入口腔后,唾液中的消化酶在咀嚼过程中将食物变软。食物通过食道、胃和小肠时,碳水化合物被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脂肪被分解成小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溶于水中,变成易于人体吸收的形态。
身体缺水导致垃圾堆积在体内,我们的身体就会像对付疾病一样对付这些垃圾,用全部的能量清除体内垃圾,而不去执行每日都要进行的细胞再生工作。因此缺水会导致众多身体器官,尤其是消化器官和淋巴系统、肾脏等失去正常的活力,特别是从头到尾一直需要水的消化过程更容易受到影响。
食物在水中溶解、粉碎、分散的过程称为水解。将这些分解后的营养成分送往细胞的同样还是水。而且把吸收的营养转换成能量的过程也需要水。所以当身体干燥时,消化自然就会受到影响。
相反,过量摄取水分也会影响消化。饭前或饭后马上喝水,会稀释胃内的消化液,易导致胃部不适,吃饭时喝水会促进糖分吸收,易导致肥胖。因此水泡饭或就汤吃饭的习惯不利于身体健康。最好是饭前或饭后0.5~1小时内喝水。
3、出现便秘
摄取食物后,食物中的营养素被人体吸收,剩下的残渣被慢慢压缩后,移动到大肠。食物残渣被慢慢压缩移动到大肠的过程,水分起着润滑剂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软化大便利于排泄。
为了防止身体干燥,小肠的最后一节和大肠善于吸收水分。如果体内水分不足,大便在通过小肠和大肠时,会变得又硬又圆。而且缺少润滑剂,其移动速度将变得缓慢。这样就出现了便秘。
如果大便在体内停积过久,大便中的二氧化碳和沼气等有害气体会被人体吸收,导致头痛、恶心、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大便在肠内停积越久,致癌物质和体内垃圾与大肠接触的时间也越长。如果大肠经常与致癌物质长时间接触,大肠细胞容易发生变异,导致大肠息肉或结肠憩室,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大肠癌。
人们为了改善便秘吃膳食纤维。但是不喝水光吃膳食纤维,大便只会越来越硬,加剧便秘。在摄取膳食纤维的同时,还应注意喝水。
喝水的同时多吃些善于吸收水分的柔软的纤维质,这是解决便秘的最自然最轻松的方法。但粗纤维可能导致消化不良。
- 2011.01.02
- 2010.12.31
- 2011.01.03
- 201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