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食品安全事件时发生 地方保护主义成腐败诱因
www.yongyao.net  2012-7-6 16:29:35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candyxie
分享到:

关注理由

食品安全事件,近年来时有发生。在不少食品安全事件背后,或多或少都有监管部门渎职的影子。因此,强化问责屡屡成为公共舆论聚焦的话题。7月3日,国务院公布《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明确地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内容。

□视点关注

国务院近日出台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提出了我国食品安全的阶段性目标,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工作取得明显效果;用5年左右的时间,形成科学规范的监管体制、标准体系,使食品安全总体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一再发酵,已经成为困扰中国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务院此次出台的决定令无数人眼前一亮,而在决定中尤其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首次明确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问题背后盛行“捂盖子”

不久前,一部有关饮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起出人意料的轰动效应,有评论人士认为,这一效果与食品安全问题不无关系。

纪录片一度引发了“两种舌尖上的爱国主义”之争。在“传统饮食的味道”之外,一些人认为,“另一个舌尖上的中国,充满晦暗与肮脏,是由有害的添加剂、地沟油、增白粉、瘦肉精、农药残留、荧光粉、反式脂肪酸写就的”。

在“另一种舌尖”上,一些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失职渎职行为屡见不鲜。

早在1997年,农业部就明确禁止在养殖业使用“瘦肉精”。2009年3月,河南省畜牧、商务、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公安等多个部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强化“瘦肉精”监管。按照职责分工,其监管的环节依次为:养殖、屠宰、流通、药品销售以及相关案件侦破等。

但是,这种严格的监管流程却形同虚设,其背后的原因“大同小异”。

记者在实地采访一起“瘦肉精”猪肉事件时就发现,含有“瘦肉精”的生猪,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运输途中一路畅通无阻。很多销售者手中的检验检疫证明、消毒证明等各种手续一应俱全。

当这批猪肉最终被查出含有“瘦肉精”后,当地政府所采取的“紧急措施”竟然是一边封锁消息一边将这批“瘦肉精”猪肉就地掩埋。而对于这批“瘦肉精”猪肉责任的追查和事后的处理则再无下文。

“了解一下那些‘瘦肉精’事件背后的监管就可以看到,只要给钱就可以盖章,甚至公章很‘合理’地就流到外面去了。合格证之类的证件全都可以用钱买到,这样多么危险。”中国奶业协会的一名食品领域资深人士对记者说,“瘦肉精”事件背后的腐败问题与食品安全紧密相连,这是任何人都否认不了的。而基本上每起食品安全事件的背后都有监管不到位、失职渎职、贪污受贿行为。2008年12月31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田文华等4名原三鹿集团高级管理人员被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庭审中,田文华称,她在获知三鹿集团送检的16个批次奶粉样品中有15批次检出三聚氰胺后,于8月2日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向有关部门作了汇报。8月29日,她再次以书面报告形式上报市政府。然而,有关部门对此事却迟迟未能作出反应。

事件处理常遭推诿

在此次出台的决定中,对于食品安全的政府责任问题进行了更加明确和严格的规定。

除了之前提到的规定外,决定还规定对于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地方,在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评优创建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另外,要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责任追究的具体规定,确保责任追究到位。

此外,决定明确要求所有县级以上地方政府都要尽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决定还要求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细化部门职责分工,着力解决监管空白、边界不清等问题,并要求国务院相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

对于上述规定,业内人士也是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