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卫生部介绍近十年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
www.yongyao.net  2012-8-19 20:26: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candyxie
分享到:

三、重大疾病防控

一是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重点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2010年底,中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为76万人,远低于将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控制在150万以内的目标;全国结核患病率降至66/10万,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确定的结核病控制指标;血吸虫病病人约32.6万,较2004年减少了61.3%,全国所有血吸虫病流行县实现疫情控制目标。2004年,启用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2007年起,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由6种扩大到14种,预防的疾病由7种增至15种,人群也从儿童扩展到成人,有效降低了传染病发病率。国家层面上已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大骨节病、克山病和氟中毒等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患者显著减少。

二是卫生应急能力全面提高。建立了国家、省、地市、县四级应急管理体制,形成了多部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协调机制,健全了卫生应急预案体系。组建了传染病控制、医疗救援、中毒处置、核放射处置类27支国家级卫生应急队伍。有效处置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鼠疫、人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开展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紧急医学救援,保护了居民的生命和健康。

三是慢性病防治工作逐步加强。中国现有慢性病患者2.6亿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经占到总死亡人数的85%,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2002年以来,防控逐步由重治疗向防治结合转变,形成了由疾控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和专业防治机构共同构筑的防控工作网络。启动了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持续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相约健康社区行、健康素养促进行动、中国健康传播激励计划等,建立起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城乡居民健康教育体系。

四、其他卫生工作

一是爱国卫生运动更加深入。爱国卫生运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卫生的工作方式。目前,已创建153个“国家卫生城市”、32个“国家卫生区”和456个“国家卫生镇(县城)”,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到72.1%和69.2%,为降低传染病危害、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得到增强。审查通过124项、公布21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96项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强化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建立了覆盖全国244个地市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开展了为期两年的食品、药品安全整顿工作,妥善处置问题乳粉、台湾塑化剂事件等事件,打击食品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行为,发布64种非食用物质和22种易滥用添加剂名单。制定《国家药品安全规划》,公布施行2010年新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推进药品电子监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药品质量追溯和安全应急管理体系。

三是中医药工作得到重视和发展。落实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以及重大、疑难疾病防治方面的作用,积极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和文化“六位一体”协调发展。

四是科技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制定《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和“重大新药创制”两个科技重大专项,启动基层卫生人才、医学杰出人才、紧缺专门人才、中医药人才和医师规范化培训等人才工程。

五是卫生国际合作不断深化。长期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卫生事务,广泛开展卫生领域的政府间、民间的多边及双边合作交流,积极参加国际社会、国际组织倡导的重大卫生行动。高度重视对发展中国家开展卫生国际合作和提供援助,2013年,中国即将迎来援外医疗队派遣50周年。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将创新援外工作模式,继续为发展中国与各国人民的友谊、展示中国“爱和平、负责任”形象作出积极的贡献。

未来,中国政府将继续深入推进卫生改革,全面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致力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更好地维护、保障和增进全民健康,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发展道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