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传言称新冠病毒主要感染亚裔群体,(相关研究:亚洲人易感新冠病毒?不,是吸烟者更易感)但显然这个不负责任的结论被已经遍及全球的疫情打了脸。
不过,在药物副作用方面,亚洲人比其他种族人群确实更容易受到影响。从治疗痛风的常用药物到抑郁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亚洲人在某些药物中有更高的副作用风险。这是由于遗传差异导致的。
近日,发表在《Clinical Translational 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了这些副作用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该研究第一作者Cody Lo解释了为什么“一刀切”式地开具处方药是有风险的。
亚洲人群的药物遗传差异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某些药物不良反应或可预测的药物代谢改变是由遗传引起的。变异可能与亚洲人或其他种族背景有关。
都有哪些副作用?
对于占全世界人口61%的亚洲人来说,从痛风到激素替代治疗和抑郁症等很多常见处方药带来的副作用风险更高。如别嘌呤醇、华法林、氯吡格雷和卡马西平。
这篇综述性研究结合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与临床药物遗传学实施联合会(CPIC)的指南和统计数据,分析了药物基因组学领域现有文献中对基因如何影响人对药物反应的研究,总结了其中一些副作用以及它们是如何受到遗传学影响的。
这些副作用包含的范围很广,从良性反应(如药物疗效降低)到肝脏损伤和严重的皮肤反应等,其严重程度足以需要改变用药剂量,在某些情况下甚至需要改变药物的选择。
为什么是亚洲人?
与其他种族相比,亚洲人可能更具有某些导致药物副作用风险上升的遗传变异。
与抗惊厥药物卡马西平导致的严重皮肤反应相关的一种遗传变异在亚洲人群中的普遍程度比在其他人群中高出150倍。因为这种变异在亚洲人群中非常普遍,FDA已经发出黑框警告:不要在亚洲人群中使用这种药物。
另有一种遗传变异会使人在服用别嘌呤醇(一种用于痛风的常用药物)时会产生严重的皮疹,而亚洲人具有该遗传变异的可能性高出其他种族7倍。
在研究人员分析的大多数病例中,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关联中,大多数是由于亚洲人更普遍是CYP2C19弱代谢者和HLA-B*15:02等位基因的携带者。
所有亚洲人都面临同样的风险吗?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所描述的都是“亚洲人”可能也会有完全不同的遗传背景。研究范围从调查特定人群如“汉族”到更广泛的人群如“南亚人”。在这篇综述中,研究人员宽泛地提到了亚洲人,因此可以涵盖更广泛的研究领域。
药物基因组学面临的一个持久的挑战是平衡对相关群体之间差异粒度的认识和有效地总结证据。该研究团队已经提出了标准化的方法来对更具体的族群进行分类,预计未来的研究将可以进一步描述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
另外,人们对基因检测日益增长的兴趣和需求已经对临床实践产生了影响。在斯坦福大学,已经有一个诊所可以对产生严重药物副作用的患者进行遗传变异的测试,或者患者可以带来自己的基因检测结果进行解释。这是一个独特的例子,但不远的将来可能会出现在世界各地。
对于医生来说,认识到药物某些副作用可能在亚洲人群中更为普遍,或许对他们的日常实践非常有帮助。这项研究的部分原因是为了给医生提供基于证据的资源,以帮助指导他们的临床决策。
参考文献:
Cody Lo et al. Pharmacogenomics in Asian subpopulations and impacts on commonly prescribed medications,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Science(2020). DOI: 10.1111/cts.12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