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用药与健康 > 用药常识 > 合理用药 > 正文
不能合用的一些中西药(上)
www.yongyao.net  2006-7-19 9:58:51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

 

提倡中西医结合提高疗效已经很多年了,也作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由于中医和西医理论基础有根本上的差别,中医以东方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为基础,而西医以解剖学为基础,所以很难从理论上把它们结合起来。在临床当中我们只做到了中西药结合,结合的好尚能提高疗效,但是有些中药西药合用则会降低疗效,或者产生毒副作用。

 

含有鞣质的中药如地榆、石榴皮、五倍子、老鹳草、虎杖、大黄、诃子、仙鹤草、儿茶、茶叶、侧柏叶、拳参、扁蓄,以及中成药牛黄解毒片、牛黄上清丸、牛黄消炎丸、肠风槐角丸、虎杖浸膏片、枳实导滞丸、分清五淋丸、利胆排石片、祛风舒筋丸、周氏回生丹、陈香露白露、礞石滚痰丸、四季青糖浆、清宁丸、麻仁丸、虎杖片、紫金锭、紫金粉、七厘散、感冒宁、舒痔丸、解署片、一捻金、导赤丸、万应锭珠、利胆片、复方升日红片不宜与维生素B1、抗生素(四环素族、红霉素、灰黄霉素、制霉菌素、林可霉素、利福平等)、甙类(洋地黄、狄戈辛、可待因等)、生物碱(麻黄素、阿托品、黄连素、奎宁、利血平)、亚铁盐制剂、碳酸氢钠配伍,否则容易产生沉淀、影响吸收;与异烟肼配伍会导致分解失效;与酶制剂(多酶、胃酸酶、胰酶)配伍会会改变性质、降低疗效或失效;与维生素B6制剂配伍会形成络合物,降效或失效。

 

含有钙成分中药如石膏、龙骨、龙齿、珍珠、牡蛎、蛤壳、瓦楞子、寒水石、海螵蛸,以及中成药牛黄上清丸、牛黄解毒丸、清胃黄连丸、羚翘解毒丸、二母宁嗽丸、明目上清丸、止嗽化痰丸、牛黄至宝丸、珍珠牛黄散、珍珠镇惊丸、千金止带丸、乌鸡白凤丸、锁阳固精丹、内消瘰疬丸、橘红丸、追风丹、女珍珠丸、珠黄散、新脉宁、麻杏石甘糖浆、珍珠八宝丹,如果与四环素族、异烟肼配伍就会形成络合物,降低溶解度,影响吸收;与洋地黄配伍会增强毒性;与磷酸盐(磷酸氯化喹啉、磷酸可待因等)、硫酸盐(硫酸亚铁、硫酸甲苯磺丁脲等)配合使用,会产生沉淀,使疗效降低。

 

含有铁镁铝铋成分的矿物类中药,如自然铜、磁石、赤石脂、代赭石、礞石、石决明、虎骨、龙骨、牡蛎、石膏、瓦楞子、钟乳石、白矾、阳起石、滑石,以及中成药牛黄解毒丸、舒筋活血片、礞石滚痰丸、当归浸膏片、胃舒宁片、复方五咮子片、酒花素片、复方罗布麻片、跌打丸、磁朱丸、脑立清等不宜与四环素族(相隔3小时以上则影响不大)、异烟肼、利福平合用,否则形成络合物影响吸收;与强的松龙片合用会生成难溶物,从而显著降低生物利用度;与维生素C合用,容易氧化后失去作用。

 

含有碱性成分的中药如硼砂、海螵蛸、瓦楞子、皂角、冰硼散以及中成药婴儿素、喉关丸、健胃片、通窍散、红灵散、胃痛粉、健用散、行军散不宜与四环素、先锋霉素Ⅰ和Ⅱ、乌洛托品、新生霉素、氨苄青霉素、呋喃咀啶合用,否则药效降低;与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对氨基水杨酸钠、维生素B1合用会导致分解失效;与心得安、氯丙嗪、利眠宁、硫酸亚铁、异烟肼、地戈辛、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合用会导致吸收降低;与奎宁、氯奎、强力霉素、新斯的明合用会导致从尿中排出,促使血药浓度降低,而与奎尼丁合用会导致排出减少,血药浓度增加引起中毒。

 

含有酸性成分的中药,如五味子、女贞子、山楂、山茱萸、乌梅、白芍、缬草、青皮、垂柳、四季青、金银花、马齿苋、枳实、木瓜,以及中成药五味子冲剂、女贞子糖浆、冰霜梅苏丸、安神补心丸、地黄丸类方、山楂丸、乌梅丸、五味子丸、磨积散、二至丸、保和丸、玉泉丸、脑立宝,不宜和磺胺类药合用,否则易析出结晶而致结晶尿、血尿;与氨基糖甙类(链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合用会导致药效减弱;与氢氧化铝、氨茶碱等碱性药合用会起中和反应,降低或失去药效;与呋喃妥因、利福平、阿司匹林、消炎痛合用会加重对肾脏的毒性。

 

含有槲皮素成分的中药,如柴胡、桑叶、槐角、槐花、旋覆花、山楂、侧柏叶,以及中成药龙胆泻肝丸、补中益气丸、地榆槐花丸、清瘟解毒丸、逍遥丸、首乌片、槐角丸、脏连丸、桑麻丸、银柴冲剂、桑菊感冒片、感冒清热冲剂、利胆片与含各种金属离子的西药,如氢氧化铝制剂、钙制剂、亚铁制剂等合用会形成络合物,影响吸收。

 

利胆药或者含胆汁制剂,如茵陈、蛇胆川贝散(液)、藿胆丸、牛胆汁浸膏、利胆片、消炎利胆片、脑立清、万应锭、喉症六神丸、哮喘姜胆片、胆石通胶囊与奎尼丁合用会形成络合物影响吸收,和氯霉素合用会降低疗效。(董飞侠  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  (2006.07.1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