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锡平价药店:非品牌药成鸡肋
■价格虽便宜
顾客不买账上千种药品、开架式销售,使平价药店看上去更像是超级大卖场。在这里,同一类药物能找到十几种甚至几十种不同厂家、不同规格的产品,售价各不相同,最贵的和最便宜的药品之间往往相差数倍。细心的消费者会注意到,同一类药物中除了一两种来自大厂家外,剩下的都是“杂牌军”,生产厂家闻所未闻,而在价格上夺人眼球的正是这些非品牌药。以罗红霉素为例,扬子江产的“仁苏”售价近30元,而小厂家的从十数元到数元不等,在无锡南门一家平价药店,笔者甚至见到了售价5元多的罗红霉素。
业内人士透露,平价药店卖大厂家的品牌药是为赚人气,几乎无利可图,真正让平价药店获利的是看似便宜的杂牌药。后者进价非常低,即使零售价比名牌药低数倍,其利润还是比较可观的。因此,在平价药店无论是普通营业员还是执业药师,都喜欢推荐这些“高毛利”药品。但是,这种做法却得不到对“品牌药”忠诚度很高的消费者认可。
■“热情”搞促销
“平价”失信任很多平价药店出于成本考虑,大量引进厂家促销员进店销售,后者的紧逼型推销方式往往误导市民,让市民大喊“吃不消”。
前些日子,市民王女士到药店给先生买足光粉,她先生用了多年的是一种四川产的足光粉,效果不错,一盒两袋装,售价8元多。然而,抵不过促销员的“热情”,王女士最后选择了一盒武汉产的足光粉,价格差不多,但量要多些,一盒三袋装。回去一用,根本没啥效果。
在无锡市中心一家平价药店内,营业员三五成群,多是中年女性,每层楼面都有20个左右,每当有顾客走近,这些营业员都会热情上前推销产品。这家药店的负责人承认,为了节约成本,店内有一半营业员是厂家和代理商派来的促销员,而真正懂药的执业药师和从业药师却没有几个。
无锡市消费者协会透露,在对社会药店(包括普通零售药店和平价药店)的投诉中,有不少是购买了促销药品后发现不对症的。因为听信促销人员的花言巧语,有前列腺炎的老年患者稀里糊涂购买了增强性功能的保健品,也有中年妇科病患者购买了青春期少女适用的药物。让调解人员头疼的是,有的消费者是在拆开包装甚至服用后才发现不对症的,退起来很麻烦。
■处方有回流
医院偷着乐笔者从数家无锡市属公立医院得到证实,门诊处方的外流趋势停止了,不少公费医保病人又回到医院配药。
无锡三院目前门诊处方外流比例在8%~10%之间,近期没有上升。据无锡四院药房统计,该院流失到社会药店的门诊处方略有回流,以公费医保病人为主。
而在一院门诊,公费处方一天的外流数量曾经一度保持在100多张,现在下降到了20张。采访中,几家医院均表示,即使在处方外流“鼎盛期”,流向社会药店的门诊处方量也微不足道。因为医院不大可能像平价药店那样进小厂家的非品牌牌药;与此同时,一些效果好的品牌药只在医院药房有售,在社会药店是买不到的。
业内人士分析,与两年前单纯关心药价相比,如今越来越多的无锡市民意识到品牌、质量和医嘱的重要性。一家平价药店老总坦言,经营更难了,“毛利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个点”。(临渊)(2006.08.28)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06.06.02
- 2008.07.03
- 2006.08.28
- 2006.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