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变脸
绿谷灵芝宝这一批准于1998年的保健食品,实际上一脉相承于该公司之前的两个“抗肿瘤”产品中华灵芝宝和双灵固本散。“绿谷灵芝宝和双灵固本散的成分、工艺实际上是完全一模一样的。”前述专家人士告诉记者。
双灵固本散,是绿谷集团于2002年11月被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国药准字号产品”,但在这一产品畅销了五年之后,于2007年4月被国家药监局撤销产品批文,并责令绿谷召回所有市场销售的产品。
撤销产品批文的原因,是因为该产品“申报中药保健药品整顿的临床试验资料存在不真实问题,该品种广告宣传内容超出已批准的功能主治范围”。
而临床试验资料存在不真实问题,是因为“将动物试验、体外试验和人体试验数据混淆在一起,证明其疗效”,与绿谷合作的专家告诉记者。
双灵固本散之所以获得国药准字号,与2002年国家药监局开展的一场整顿卫健字号保健食品市场的行动有关。早在1996年,绿谷集团便已开始销售其第一代灵芝抗肿瘤产品——中华灵芝宝,2002年为躲过这场整顿,于是通过提供不真实临床试验资料,申请通过了将“卫药健字号”转批为“国药准字号”的中药保健药品,逃过了被撤销文号的命运,变身为双灵固本散。
不论是中华灵芝宝,还是双灵固本散,在产品申报批准的时候,绿谷都留下了贿赂审批官员的记录。1996年,绿谷集团和西安绿谷制药的前身上海巨人集团和明德制药厂曾贿赂当时主管审批的陕西省药政处处长赵斯安。2002年,绿谷再次涉嫌贿赂陕西省药监局药品注册处原处长米养素。
就在双灵固本散被退市之后,绿谷再一次摇身一变,推出了替代品绿谷灵芝宝,在药品和保健品之间游走,继续其夸大宣传的营销路线。
本报获得的一份绿谷集团2007年6月1日在成都召开的名为“2007绿谷抗癌产业开元启盛大会会议纪要”的文件(下称“绿谷会议纪要”),在其中,绿谷集团营销总监、抗癌产业委员会主任吕林涛谈到销售指导思想时说道:“那些缺乏底气的医生跟病人说的是(绿谷灵芝宝)价格便宜,与双灵固本散效果基本一样,差不多,这给病人的感觉就是疗效差远了,中国的语言里,基本一样就是很不一样,差不多就是差很多,你再强调便宜了,更说明疗效差了。”
灰色销售
在虚假宣传被曝光达800多次之后,绿谷的灵芝产品却还能存在于市场,并且大行其道,这得益于其强大的推销能力。
而事实上,作为处方药审批的双灵固本散,按照国家药监局有关处方药不得在公众媒体上宣传的规定,双灵固本散的主要销售渠道只能是医院销售以及药店凭医师处方销售。然而,就是这样一种处方药,却大肆地使用了保健品的销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