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精液不液化症目前来说治疗上仍很困难,若能找到相关病因,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进行对因治疗,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目前临床研究缺乏科学设计,许多临床报道的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不统一,结果可信度低,重复性差,不利于对精液不液化症的有效方药筛选。实验研究及综合疗法开展的较少,不利于对本病从微观上进行深层次的疾病变化规律探讨及更好疗效的获得。
中医药治疗精液不液化症有许多优势,它根据中医学术思想和辨证方法进行临床辨证分型,凭借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沉浮,药物归经的作用,找到适合患者病因病机的最佳切入点。但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①所见资料多属回顾性总结,真正经过科学设计,系统规范的对照或双盲研究的临床资料较少; ② 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医学高科技的先进手段和方法开展对精液不液化症质的研究;③如何提高中药的科技含量,乃至中药剂型改革和给药途径等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因此,今后在精液不液化症的治疗中,在丰富临床用药的基础上,严格科研设计,制定更加科学的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在遵循中西医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实验研究和微观研究,对使用频率高的中药进行深入的机制探讨,治疗前后测定前列腺液化酶体系,注重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在调节参与精液发生液化的物质的基础研究,以进一步揭示疾病的本质,从而为最佳治疗方案的制定或有效方药的筛选提供依据。加强综合疗法的临床研究,开展非药物疗法,如食疗、气功、按摩等,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参考文献
[ 1 ] 王琦. 男科学.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3532392.
[ 2 ] 蒋东.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液不液化症15例.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999, 21 (4) : 21.
[ 3 ] 郑国庆. 张志远诊治精液不液化的经验. 辽宁中医杂志, 1998,28 (8) : 3412342.
[ 4 ] 秦春. 施汉章治疗男科病验案举隅.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1998, 4 (3) : 195.
[ 5 ] 沈坚华. 加味两地汤治疗精液不液化31例疗效观察. 新中医,2001, 33 (6) : 24.
[ 6 ] 孙自学,张宝兴. 实用中西医诊疗男科学.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 4642465.
[ 7 ] 王安甫. 水蛭化精汤治疗精液不液化症228 例. 新中医, 1998,30 (10) : 45.
[ 8 ] 罗兰. 王渭川论治精液不液化症. 新中医, 2002, 34 (2) : 8.
[ 9 ] 刘军. 用知柏地黄汤加味治疗精液不液化症28例.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0, 7 (2) : 56.
[ 10 ] 范长青. 液化汤治疗精液不液化120 例. 四川中医, 2002, 20(10) : 38.
[ 11 ] 陈华. 中药治疗精液不液化所致不育症. 湖北中医院学报,2002, 4 (3) : 39.
[ 12 ] 阴勇,杨德放. 清火滋阴法治疗精液不液化症48例. 陕西中医, 2004, 25 (7) : 6112612.
[ 13 ] 傅应昌,黄维良. 滋肾化精汤治疗精液不液化不育症38 例.江苏中医药, 2002, 23 (5) : 21222.
[ 14 ] 邹定华. 中药治疗精液不液化23例临床观察.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0, 40 (3) : 136.
[ 15 ] 王玉芬,李国庆,张景俊. 辨证治疗精液不液化症84例. 陕西中医, 2001, 22 (4) : 209.
[ 16 ] 江元成,朱鹏英. 液化汤为主治疗精液不液化184例. 山东中医杂志, 1998, 17 (6) : 267.
[ 17 ] 唐咸玉.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液不液化症43例.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0, 16 (5) : 30.
[ 18 ] 黄清春.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液不液化症53例.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99, 18 (6) : 32.
[ 19 ] 张挺.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液不液化症28例. 山西中医, 2003,19 (2) : 35236.
[ 20 ] 李言富.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液不液化症100例.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0, 19 (4) : 34235.
[ 21 ] 杨仲歧. 针灸治疗精液不液化症48例. 江西中医药, 2000, 31(4) : 14
[ 22 ] 刘春,杨绍涛. 针药结合治疗精液不液化症62例. 陕西中医,2002, 23 (3) :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