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徐建光: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 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www.yongyao.net  2009-1-14 13:14:18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三)推进"治未病"服务提供机构建设。指导全国试点单位曙光医院和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建立"治未病"中心,集中开展"治未病"服务,并进行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的探索研究。发挥试点作用,推广试点经验,参照国家"试点"要求,选择长海医院、中山医院、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中医医院、综合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开展市级"治未病"服务试点工作,扩大试点范围和"治未病"服务覆盖面。开展区域性试点,选择长宁区作为"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区,以利用区域平台和社会资源,加强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形成合力,加大服务提供机构建设力度。

(四)丰富"治未病"的服务内容。积极运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有关课题的研究成果--"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KY3H模式)"的部分服务内容,为群众提供健康自主管理服务,开展体现中医特色的个性化预防、保健及诊疗等健康服务。如:曙光医院一年来完成了5000余人次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治未病"服务,同时在浦东新区政府的支持下,与金杨、张江、孙桥、迎博等五所社区地段医院建立合作,开展高血压便秘预防保健的专项调查。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运用KY3H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结合医院特色,开展个性化的四季调理"治未病"服务,并通过开展"首席中医师"下社区等活动,向社会多方位推广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长宁区北新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KY3H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细化技术路线,规范社区"治未病"服务流程及考核体系,为2000多位社区居民和周边楼宇的工作人员提供体质辨识和个体化调养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治未病"健康工程的深入实施,促进了"治未病"理念的推广,加快了"治未病"服务提供机构建设,推动了社会各界对"治未病"接受和认可,激发了广大群众对"治未病"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充实了健康城市建设的内涵,丰富了健康城市建设的手段,拓展了居民健康促进的领域,对于不断提升市民的健康素质和城乡健康水平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展望

"治未病"健康工程已列入《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2009年-2011年行动计划》。我们将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加快推进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更好地发挥其在健康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紧密结合建设健康城市行动计划有关完善健康服务、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和行为方式的要求,切实履行政府责任,加强对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的组织领导和规范化管理,积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大"治未病"健康工程的推进力度。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继续举办"治未病"高峰论坛系列专题讲坛,切实办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部署的为期一年的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体验活动。通过"治未病"健康大讲堂、健康讲座等形式,向广大市民传播普及"治未病"理念,并不断创新宣传推广方式方法。增强传播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展特定人群和功能社区的宣传教育,促进"治未病"理念和知识转化为增进和维护健康的自觉行为,在实效上下工夫。

(三)进一步推进"治未病"服务网络建设。按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原则,根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有关课题的研究成果--"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KY3H模式)",对各试点单位"治未病"工作加强督查和评估,强化规范化建设,并不断总结试点工作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继续扩大区域性试点工作,在长宁区试点的基础上,近期将启动浦东新区、闸北区区域试点,探索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网络的建设。

(四)进一步促进"治未病"服务规范化。在推广应用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KY3H模式)的基础上,依托上海市"治未病"研究发展中心,通过日常监管和研究分析,探索建立"治未病"服务评估指标体系。制定服务规范、服务考核标准,开展绩效评估,推动"治未病"健康工程管理科学化、服务规范化。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上海的中医药事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我们正着手编制《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为上海的中医药事业中长期发展绘制蓝图。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已决定成立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以加强对我市的中医药工作的领导。上海已规划实施近期来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投入最多的新一轮医疗资源配置的调整和改革。实施"5+3"工程,把优质医疗资源引向郊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出台激励政策,鼓励二、三级医疗机构的专家、教授下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打破医疗资源隶属"围墙",支持大小医院挂钩资源整合。这将为我们加快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实施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使"治未病"为不断提升市民的健康素质和城乡健康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