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纠正持续性枕横位的安全有效措施。方法 对197例持续性枕横位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纠正措施为临产后予笑气吸入、徒手旋转、催产素引产等加强宫缩。结果 168例经徒手旋转, 125例纠正成功,纠正成功率74.40%(125 /168) ; 29例因其他产科指征未行徒手旋转,直接剖宫产,剖宫产率36.55% ( 72 /197) 。结论 临产后予笑气吸入、徒手旋转、催产素引产等加强宫缩是纠正持续性枕横位的安全有效措施。
近年来,随着围产保健的逐渐健全,横位、臀位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从而使头位难产在难产中比例进一步提高,而持续性枕横位是导致头位难产的重要原因之一〔1〕,值得研究和探讨。而且,持续性枕横位手术率高,如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婴安全,如何及时诊断与处理,是降低产时并发症,减少剖宫产率,改善母婴预后的关键。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住院分娩1 328例,剖宫产率34.56% (459 /1 328) 。同期持续性枕横位197例,占14.83%;孕妇年龄18~42岁;初产妇170例,经产妇27例;足月妊娠181例,过期妊娠12例,早产4例;平均孕周40 + 1周;新生儿体重2 750~4 300 g,平均体重3 250 g。
1. 2 诊断标准 凡临产后,经充分试产,胎头持续处于枕横位,阻碍产程进展,需徒手纠正后分娩或行剖宫产术者诊断为持续性枕横位〔2〕。
1. 3 持续性枕横位临床表现 主要为产程异常,继发宫缩乏力、先露下降受阻。本组中有100 例发生产程异常, 占50.76% ,包括活跃期停滞85例,活跃期延长5例,第二产程停滞1 0例。7 8例发生继发性宫缩乏力,占3 9.5 9% ,其中20例有宫颈水肿。发生胎儿宫内窘迫66例,占33.50% ,其中继发新生儿窒息6.09% (12 /197) ,与同期分娩的新生儿窒息4.81%相比(64 /1 328) ,差异无显著性( P > 0.05) 。
1 . 4 产程处理 主要处理方式为徒手旋转,宫口开大7~8 cm,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宫缩间歇时上推胎头,转胎方位,同时另一手在腹部相应地推动胎体,胎方位转正后,手于阴道内将胎方位固定,宫缩时上推宫颈, 2~3次宫缩,大部分胎头可卡住宫口,结束徒手旋转。产程中根据情况给予催产素静脉滴注,笑气吸入。手法旋转的条件: ( 1)存在有效宫缩; (2)宫口开大7~8 cm; (3)头盆评分> 6分。
1. 5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 检验, P < 01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197例中168例徒手旋转,占85.28% ( 168 / 197 ) ,其中15例转位2次。125例纠正成功经阴道分娩,成功率74.40%(125 /168) ,其中58例自然分娩,胎头吸引63例,低位产钳助产4例; 43例纠正失败行剖宫产,其中相对头盆不称32例,胎儿宫内窘迫11例。29例因合并骨盆异常、胎儿宫内窘迫未行徒手旋转而行剖宫产术, 共计72 例行剖宫产术, 占36.55% (72 /197) ,手术(剖宫产+胎头吸引+产钳助产)率为70.55% ( 139 /197) ,与1994年周溶等〔3〕报告持续性枕横位剖宫产率9.87%及手术率80.48%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05) 。并发症:持续性枕横位并发临产头浮、骨盆异常、胎膜早破、悬垂腹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期分娩总的发生率。经χ2 检验,差异有显著性( P < 0.01) ,病例组中新生儿体重2 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 0.05) 。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显著性(P > 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