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学术科研 > 正文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www.yongyao.net  2009-11-12 11:01:53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摘要:目的 通过测定高血压病患者与健康正常人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浓度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 ,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05例高血压病患者,其中男性55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57. 8 ±5. 2岁,同时选择6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6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56. 4 ±5. 1岁,用免疫浊度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浓度,应用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及粥样斑块,然后分析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与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关系, C反应蛋白浓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病组CRP浓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着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C反应蛋白亦增高,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1) 。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增高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关系密切; C反应蛋白浓度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高血压级别越高, IMT及CRP浓度越大,不同级别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P < 0. 05) , C反应蛋白如同TC、TG、IMT一样与高血压患者中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 C反应蛋白浓度随着高血压级别增大有增高的趋势,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降低C反应蛋白浓度,抑制炎症反应可能阻止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继而产生复杂内脏病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是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文献[ 1, 2 ]报道,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与AS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有直接的联系,并且与AS的危险因素也有一定的相关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是一种早期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无创伤性指标,颈总动脉内中膜( IMT)增厚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较好的相关性[ 3 ] ;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之间相关性的临床报道较少见,本文旨在阐明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与血清C反应蛋白之间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选取2004年3月至2007年9月本院门诊和住院的高血压病患者105例,符合1999年WHO高血压指南定义的高血压标准(即非同日三次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舒张压≥90 mmHg,且未经降压治疗或停服降压药物1 周以上) ,其中男性55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57. 8 ±5. 2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风湿性瓣膜病、高脂血症;排除感染、外伤、肿瘤或免疫系统疾病及外周血管疾病;除外高血压严重并发症如: 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及脑卒中等,除外肝功能异常、吸烟量平均每天超过5支、饮酒量每天超过50 g者。按国际标准将所有病例分为高血压1、2、3级三组(分别为45、35、25例) 。高血压1级收缩压( SBP) 140~159 mmHg,舒张压(DBP) 90~99 mmHg,高血压2级SBP 160~179 mmHg,DBP 100~109 mmHg,高血压3级SBP ≥180 mmHg,DBP≥110 mmHg 。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6例、女29 例,平均年龄56. 4 ±5. 1岁,无心脑血管疾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血糖、血脂和肝肾功能均正常。本研究入选时两组的性别构成、年龄、病程及危险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 2 CRP测定方法 于超声检查同日清晨常规空腹采静脉血2 ml,立即分离血清,以H ITACH I7150型生化仪(日本日立公司)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CRP含量,试剂盒由上海北加生化试剂有限公司提供; 测定范围0 ~20. 8 mg/ml,正常值范围011~5. 2 mg/L, 灵敏度< 0. 2 mg/L 。操作按试剂说明书严格进行,随批质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