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学术科研 > 正文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www.yongyao.net  2009-12-29 11:18:57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4 老年髋部骨折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干预

4.1 康复护理干预措施

陈睿[20]报道了对41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康复训练程序的效果,住院2周内实施以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ROM)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为主的康复训练程序,出院前给予出院宣教,术后1、3、6个月来院复查,于术后2周、3个月和6个月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是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至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Mitchell等[21]对80例髋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干预组给予为期6周的股四头肌渐进性抗阻锻炼,对照组接受常规锻炼,6周后干预组肌伸力提高程度和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肢、健肢肌伸力分别提高157%和80%,对照组患肢、健肢肌伸力分别提高63%和26%。

Mendelsohn[22]等对3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包括关节活动训练、柔韧性训练、肌力训练、步态训练等内容的常规锻炼以及本体感觉锻炼,本体感觉锻炼是让患者在卧位姿势下屈髋至规定角度(15°、30°、60°),坐位姿势下伸膝至规定角度(15°、30°、60°),先在视觉帮助下进行被动到主动的反复锻炼,然后让患者闭眼,在无视觉帮助下进行规定角度的屈髋、伸膝活动,用电测角计测量关节活动角度与规定角度的差值。整个干预时间为4周。干预结束后患者的患肢本体感觉能力、平衡能力、步速及30s椅旁站立能力均有所改善,且患肢屈髋至60°的精确程度与FIM评分相关,健肢屈髋15°及伸膝30°、60°的精确程度与患者步速相关。

Sherrington[23]运用随机对照研究探讨了负重锻炼和不负重锻炼对于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躯体功能的作用。对照组(n=39)在仰卧位姿势下进行直腿抬高锻炼,屈髋屈膝运动、髋外展训练和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干预组(n=41)进行负重锻炼,包括椅子上坐立训练、侧登楼梯训练、正面登楼梯训练、单脚负重锻炼和负重步行锻炼。干预时间为2周。2周后干预组和对照组肌力、步态、平衡和躯体移动功能均有改进,对照组健肢的髋外展力和屈髋力优于干预组,干预组独立和单拐上下楼梯能力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研究提示,对于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可以根据患者自身健康状况开展以负重和不负重相结合的功能锻炼模式以促进患者术后躯体功能的恢复。

Peterson[24]对68例65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探讨高强度功能锻炼的干预效果,干预组(n=38)和对照组(n=32)均从术后第1天开始接受上下床训练、床内外移动训练、步态训练、负重训练,出院后两组均接受步态、平衡、移动、髋膝踝关节锻炼,干预组在出院后尚接受由康复医师安排指导的每周2次,每次60min,总共持续8周的高强度功能锻炼,内容包括运用康复仪进行等动力训练、心功能训练、治疗球平衡训练、单车训练等,锻炼开始后的平均每3周对患者进行1次评估,总共评估4次,评估内容包括股四头肌肌力、腘绳肌肌力、起立-行走计时测试、功能前伸测试及6min步行距离,在第1、2次评估中除6min步行距离外其余几项均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在第3、4次评估中对照组功能恢复优于干预组。但是该研究中研究对象锻炼依从性很差,研究过程中干预组有21例患者退出研究,对照组有15例退出研究,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锻炼强度大,患者不愿意接受有关。

4.2 康复护理干预模式

4.2.1 急性期干预

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开始时间会影响早期锻炼效果,因此,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功能锻炼于术后第1天开始为最佳[25]。骨科病房是急性期护理干预的重要场所,护士应成为患者功能锻炼的主要指导者,并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有效应对各种负性情绪和生活应激事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