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讨论
目前,有关中和抗体对不同疾病进程HIV 感染者的保护作用的研究结果存在很大差异[9 ,10 ] 。Cao等[11 ]对国外14 例HIV-1B亚型感染者研究表明,HIV-1 感染早期的中和抗体水平不能预测疾病的进展,而HIV-1 缓慢进展者中和抗体水平明显高于疾病快速进展者。Montefiori 等[12 ]研究表明缓慢进展者体内没有或含有较低针对原代病毒的中和抗体,疾病进展者和不进展者中和抗体的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黄欣等[13 ]中国对AE 和B’亚型HIV-1 感染者同期血浆针对自身病毒的中和作用显示,多数感染者对自身病毒中和抗体的保护作用较弱,没有发现中和抗体作用与疾病进展存在相关性。本实验室早期利用实验室毒株已经证明了我国缓慢进展组(SP) 血浆对实验室毒株HIV-1SF33 的中和作用明显高于AIDS 组。本研究对24 例经吸毒感染的中国B’/ C 亚型HIV-1 感染者针对自身病毒中和抗体作用研究发现,SP 组3 例对自身原代病毒均具有中和作用,而HIV 组21 例中只有4 例具有中和作用,17例表现中和耐受,SP 组中和抗体滴度明显高于HIV组,提示中和抗体可能在延缓HIV-1 感染者疾病进程中起保护作用。为进一步明确SP 和HIV 组中和敏感和耐受表型患者中和抗体水平变化情况,我们采集6 个月后的血浆用来中和已分离到的病毒。结果发现对自身病毒表现中和敏感的SP 组3 例感染者和HIV 组4 例感染者中和抗体滴度明显增加,对自身病毒表现中和耐受的HIV 组17 例感染者中,有8 例HIV-1 感染者血浆对自身原代病毒具有中和作用,9 例仍无中和作用,SP 组中和抗体滴度明显高于HIV 组。我们又对前后血浆中和抗体的滴度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6 个月后血浆对自身病毒的中和作用比同期血浆的中和作用明显增加。上述结果提示SP 组所有感染者和一小部分(4/ 21) HIV 组感染者的中和抗体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始终发挥着保护作用,推测可能是由于感染者免疫功能基本健全,感染者体内病毒准种多样性低,隐藏在淋巴组织的病毒可以连续释放病毒颗粒,刺激机体持续产生抗体而发挥中和作用。对同期自身病毒表现为中和耐受的部分(8/ 21) HIV 组感染者,6 个月后才产生了对自身病毒发挥中和作用的抗体,即中和抗体的产生存在滞后现象,不能对自身病毒发挥很好的中和作用。还有一部分(9/ 21) HIV 组感染者始终没有产生针对自身病毒的中和抗体,推测可能是病毒变异的速度比中和抗体产生快,可能出现了新的中和耐受病毒群,从而逃避中和抗体反应,导致疾病进展。
我们对中和抗体水平和病毒载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虽然HIV-1 无症状感染者(SP、HIV组) 血浆针对同期自身病毒的中和作用较低,但其中和作用随时间的推移明显增加。在P6-V 中和抗体实验中,中和抗体滴度与病毒载量呈明显的负相关,说明对自身病毒中和抗体的产生与病毒载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一方面低水平的病毒载量可能是有效免疫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低水平的病毒载量也可以使机体保持较好的免疫功能,进而产生中和抗体来控制病毒的复制。
中和抗体的消长与某些细胞因子的分泌有着密切的关系。Rogers 等[14 ] 人使用不同浓度的抗原刺激对Th1、Th2 细胞分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低水平刺激(抗原亲和力低或量极少) 仅诱导未致敏CD4 + T 细胞成为分泌IL-2 的无确定分化方向的细胞;中高水平的刺激(中等剂量高亲和力抗原) 利于Th2 细胞分化;特别高水平的刺激(大剂量、高亲和力抗原) 利于Th1 细胞分化。在HIV-1 感染早期,DC产生IL-12 诱导以IFN-γ分泌增加的Th1 型细胞免疫应答,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 随着疾病的进展,Th2 型细胞辅助B 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中和作用,有关中和抗体的消长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我们将深入研究。
综上,疾病缓慢进展的HIV-1B’/ C 亚型感染者对自身病毒中和作用明显高于HIV 组,提示中和抗体在延缓HIV-1 缓慢进展者的疾病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多数HIV 组不产生或产生较低水平针对自身病毒的中和抗体,且存在滞后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