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部分可导致造血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
■青霉素类抗菌药(如苯唑西林钠)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如头孢氨苄)可引起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氨基苷类抗菌药(如链霉素)可引起粒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
■磺胺类抗菌药(如复方新诺明)可引起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喹诺酮类抗菌药(如洛美沙星)可引起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硝咪唑类抗菌药(如甲硝唑)可引起血象改变、白细胞减少。
■抗结核药(如异烟肼、利福平)可引起贫血、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抗病毒药(如更昔洛韦)可引起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解热镇痛药(如吲哚美辛)可引起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抗痛风药(如秋水仙碱)可引起中性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可引起粒细胞减少、骨髓抑制。
■镇静催眠药(如地西泮)可引起白细胞减少。
■心脑血管药(如尼莫地平)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降血压药(如卡托普利)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中性白细胞减少。
■调血脂药(如洛伐他汀)可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治疗消化道溃疡药(如西咪替丁)可引起骨髓抑制、血细胞减少、自身免疫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利尿药(如氨苯蝶啶)可引起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巨红细胞性贫血。
■降血糖药(如格列本脲)可引起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
■抗肿瘤药(如环磷酰胺)可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骨髓抑制。
相关新闻
- 2010.03.17
- 2010.01.26
- 2010.03.22
- 2010.02.22
精彩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常见药品专题
常见疾病专题
药品
疾病
药企
药店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