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语出《黄帝内经》,流传至今。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染疾,生病就医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这个话题从未停歇,也从未偏离执政者的视野。
众所周知,医改是世界性的难题。处在中低收入国家之列的中国,尚有近1亿贫困人口,近5亿人相对贫困。要建立一个覆盖13亿人口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本身就是一个巨大挑战。
面对这一世界“顽疾”,2009年4月,顶着金融危机的寒风,我国政府启动新一轮医改,开出“中国处方”——确立未来十年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和制度建设的总体框架,下决心在3年内投入8500亿元推进五项重点医改工作的落实。
十年只为磨一剑,剑指百姓医疗难题。
普及基本医疗保障 剑指“看病贵”
[场景]
黝黑的脸上始终带着憨实的笑容,他是李进河,来自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的一位农民,曾因患脑部血管瘤住进北京天坛医院。“看这种病太花钱,要不是参加了保险,我是不敢来看病的。”李进河说,他每年只需交20元,政府资助100元,如果生病住院可以报销医药费的60%。
李进河说的“保险”,就是国家在2003年开始试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截至2009年9月底,参合人口已达8.3亿,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共落实补助资金627亿元。据调查显示,98.1%的参合农民愿意继续参加合作医疗。新农合在解决农民因看病贵导致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上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
“截至2010年3月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40467万人,加上参加新农合的8.3亿人,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覆盖超过12亿人。”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2010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随着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医保制度的建立,医保从制度层面覆盖所有人群的目标已得到解决,即制度上实现了全民医保。
新医改提出,要始终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将这一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以制度保障人民健康。”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在2009中国医院院长高层论坛上说。
十分明确,新医改最终目的就是要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 2009.11.24
- 2009.12.29
- 2010.03.24
- 2010.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