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用药与健康 > 用药常识 > 药物副作用 > 正文
药源性糖尿病 早诊早治至关重要
www.yongyao.net  2010-8-27 16:44:32  来源:中国医药报  责任编辑:candyxie
分享到:

药源性糖尿病是药物或化学物质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异常,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相对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进而出现血中葡萄糖升高及尿糖阳性,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一种继发性糖尿病。

由于糖尿病除可导致靶器官损伤外,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严重的疾病,因此,临床医师和药师对于药物引起的糖尿病应格外重视,力争避免其出现或减低其危害程度。

致病机制可分为三类

导致胰岛B细胞破坏造成胰岛素绝对缺乏  药物或化学物质破坏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糖耐量不可逆损害并发展为糖尿病(DM)。此类药源性糖尿病的特点是:具有Ⅰ型糖尿病的特征,属于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症状较重,甚至引起糖尿病酮症。典型的化学制剂有vacor(N-3,吡啶甲基N-P硝基苯尿素),此类化学物质选择性抑制胰岛细胞线粒体中氧化呼吸链复合酶I中NAD+及类似物,并能抑制胰腺瘤细胞或胰腺小岛释放胰岛素,从而引起胰岛B细胞迅速广泛裂解死亡,导致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典型的药物还有抗寄生虫病药物喷他脒(pen-tamidine),主要用于艾滋病病人的卡氏肺孢子虫肺炎、黑热病及早期锥虫病。作用机制为干扰RNA和DNA合成过程并可抑制氧化膦酸化过程,此类药物引起的药源性糖尿病一般可产生2种效应;最初由于濒死的B细胞释放大量的胰岛素引起低血糖反应:随后因胰岛B细胞迅速被破坏造成胰岛素绝对缺乏,引起DM甚至糖尿病酮症。

影响胰岛素的生物合成或分泌  造成此类影响的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不破坏胰岛细胞,不直接影响胰岛素分子代谢,无胰岛素抵抗,仅仅影响胰岛素的合成、分泌。因此,此类药源性糖尿病发生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症状较轻,但能加重原有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甚至引起非酮症高渗性综合征。停用药物治疗后,DM症状可缓解。影响胰岛素生物合成的典型药物有抗肿瘤药左旋门冬酰胺酶,由于该药抑制胰岛素分子中门冬酰胺残基,使胰岛素生成过程受抑,造成胰岛素缺乏。影响胰岛素分泌的药物种类较多,根据其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与释放的不同机制可分为:

①降低胰岛B细胞cAMP水平,直接作用于B细胞,减少胰岛素的分泌。典型药物为周围血管扩张药二氮嗪(diazoxidc)。二氮嗪还具有增加儿茶酚胺的敏感性等作用,应用该药治疗严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时,长期服用可致新生儿高血糖,以致需降糖药进行治疗。

②药物治疗引起低血钾、低血镁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典型药物为噻嗪类利尿剂,应用该类药物治疗高血压病6年以上病人约22%发生糖耐量减低,有DM家族史、肥胖或治疗前糖耐量异常患者9%发展为临床DM。

③增强儿茶酚胺敏感性。直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典型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大多数β受体阻滞剂均可引起糖耐量异常,加重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甚至引起非酮症高渗性综合征。另外影响前列素E的合成也有可能造成胰岛素分泌减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