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疼痛治疗宜尽早进行:疼痛一旦形成,其治疗更加困难。早期介入疼痛治疗十分必要。对术后疼痛的治疗,有人提出了超前镇痛 (preemptive analgesia) 的观点,即伤害性刺激发生前给予镇痛治疗。尽管目前对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还有争议,但大家已接受急性疼痛早期应用镇痛技术,可能预防中枢致敏,提高镇痛效果。
4. 提倡平衡镇痛和多模式互补镇痛、尽量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应用:阿片类药物一直是治疗中、重度急性疼痛的首选药物,但其不良反应限制了它们的临床应用。阿片类药物对静息痛有较好的疗效,但对运动痛则疗效较差,因此不利于术后早期活动和促进恢复。近年来急性疼痛治疗趋向于在保证疼痛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甚至有人提出了无阿片药物镇痛 (opioid-free analgesia) 的目标。
5. 个体化镇痛:不同患者对疼痛和镇痛药物的反应的个体差异很大,因此镇痛方法应因人而异,不可机械地套用特定的配方。个体化镇痛的最终目标是追求最佳的镇痛效果且尽可能减少并发症。
6. 了解疼痛治疗的目标:理想的疼痛治疗目标是使疼痛完全缓解,但临床实践中往往不能完全控制疼痛。因此医患双方都应该理解,如不能完全控制疼痛,应将疼痈控制在可以忍受和相对舒适的水平。
7. 区分神经病理性疼痛:急性疼痛根据疼痛的类型可分为躯体痛、内脏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其中常规治疗对前两种疼痛效果较好,而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较差。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常需要加用抗惊厥药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因此,及时发现和区分神经病理性疼痛,并调整治疗方案对改善疗效非常重要。
8. 规范疼痛治疗的记录、管理和组织:尽管对患者的治疗提倡个体化,但治疗的记录和管理须规范。应设计合理的表格,记录患者的疼痛病史、疼痛评分、对疼痛的描述、疼痛的部位、性质、给予的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等。要特别重视疼痛和治疗的变化。
急性疼痛常用的治疗方法
( 一 ) 常用药物
1. 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轻、中度疼痛,或与阿片类药物协同应用于中、重度疼痛,因不良反应轻微且可直肠给药,常用于小儿急性疼痛的治疗,其主要不良反应为偶尔发生的肝肾损害。推荐剂量为口服或直肠给药10~15mg/kg,q4h 。
2. 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的生成起到镇痛作用。
3. 局部麻醉药。
4. NMDA 受体拮抗剂。
5. 阿片类药物。
6. 其他辅助药物,如抗惊厥药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 二 ) 常用方法
口服;肌注;皮下注射;静脉给药;患者自控镇痛(PCA);椎管内给药;神经阻滞和连续神经阻滞; 其他疗法,包括热敷、电刺激、行为和认知疗法等。
- 2010.03.15
- 2010.03.10
- 2010.03.10
- 201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