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用药与健康 > 用药常识 > 药物副作用 > 正文
横纹肌溶解症大多数是由用药不当引起
www.yongyao.net  2010-9-17 17:11:28  来源:医药经济报  责任编辑:cqjm
分享到:

近期,江浙一带多名患者食用小龙虾后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报道,引起市民担忧。目前尚不清楚食用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明确机制,以往的研究证明,横纹肌溶解症大多数是由于用药不当而引起——

横纹肌溶解症属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种,目前已发现能引起严重肌肉损害的药物有150余种,横纹肌溶解症中80%以上的病例系药物引起,尤见于药物滥用者。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调脂药物多发  

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西立伐他汀(拜斯亭)、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均可导致发病。横纹肌溶解症早在洛伐他汀上市后的第2年就有许多相关报道,而后证实所有他汀类药物均有此不良反应,是他汀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他汀药物和苯氧酸衍生物(贝特类降脂药)合用更易引起横纹肌溶解症。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大部分病例均是治疗剂量时发生,但出现时间在服药后36小时~24月不等,一般发生在用药后3个月,其发病率<1%。同时服用环孢素、烟酸衍生物、伊曲康唑、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和米贝拉地尔等影响细胞色素P450酶系(肝药物代谢酶)药物的患者更易发生该症。

西立伐他汀1997年上市后,因服该药导致横纹肌溶解症而致死者高于其他他汀类药物的20倍,当时全球共有52例因服用本药产生横纹肌溶解所致的死亡报告,且多见于高剂量用药者及老年患者,尤其是与吉非贝齐合用易发生, 2001年,拜耳公司即从全球市场主动撤出西立伐他汀。    

贝特类药物:非诺贝特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皮肤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横纹肌溶解症,近年来国内外均有病例报道。非诺贝特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例多发生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由于非诺贝特是经肾排泄,常规剂量的非诺贝特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剂量过大。

对肾功能正常患者,单独应用非诺贝特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病例报道很少。目前报道的发病患者主要是合并用药所致。合并用药易产生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增加肌病、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有资料分析显示,单用洛伐他汀的肌病发生率为0.15%,与烟酸合并应用时肌病发生率为2%,与环孢素和烟酸合并应用时肌病发生率增长为5%,与环孢素和吉非贝齐合并应用时肌病发生率增加到28%。

庆大霉素肌注不宜  

肌内注射庆大霉素后刺激性较大,可导致臀肌损伤后挛缩,如果注射到肌筋膜间,吸收更加困难,其化学性损伤时间更长,对肌细胞损害则更加严重。由于婴幼儿肾功能未完善,庆大霉素易在体内蓄积而对婴幼儿的危害性更大。现认为,对婴幼儿应尽量避免应用庆大霉素,较大的儿童应用庆大霉素则必须密切注意其不良反应,并以静脉给药为好。

文献报道有16例患儿,年龄在6个月至2岁。常规用量的庆大霉素行臀部肌内注射后,当日不能行走6例,跛行10例,有神经损伤表现2例。最后,16例中有4例进行臀肌切开减压、病变肌肉和结节切除的手术治疗。切除病变肌肉送病理、电镜和ATP(三磷酸腺苷)酶染色检查,见肌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化、肌丝溶解、线粒体破坏、糖原减少、白纤维消失及红纤维破坏等改变。

此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也可引起横纹肌溶解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