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二:胶囊内镜的滞留
病例
患者男,32岁,腹痛、发热3个月,胃镜检查未见异常,肠镜检查见回肠末端黏膜溃疡,怀疑为克罗恩病。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小肠多发黏膜溃疡和狭窄。胶囊未到达结肠,检查1个月后胶囊内镜仍未排出体外,滞留于小肠。
双气囊小肠镜检查进一步明确了克罗恩病的诊断,但未能将胶囊内镜取出。通过药物治疗和15个月的随访,最后胶囊内镜自动排出体外。
胶囊滞留——胶囊内镜的主要并发症
总体来说,胶囊内镜是一项安全的检查技术,并发症比较少,其最主要的并发症是胶囊滞留和滞留引起的小肠梗阻或穿孔以及误吸入气管等,但后三种不良事件发生率均很低,仅见于少数个案报告
胶囊滞留定义
关于胶囊滞留,现在已经有了国际共识的定义。2005年,国际胶囊内镜会议(ICCE)定义胶囊滞留为吞服后2周内未排出体外。
有研究显示,胶囊内镜在体内滞留时间长达2.5年后也能被安全排出体外(图2),但滞留仍是胶囊内镜检查在安全性方面要考虑的最重要问题。我们的系统评价表明,胶囊内镜滞留发生率为1.4%(184例/13142例),导致滞留的最主要原因为克罗恩病、小肠肿瘤和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相关性肠炎。
滞留的处理及预防
滞留胶囊处理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内镜取出等。
虽然以色列基文影像(GIVEN IMAGING)公司开发了探路胶囊,用于确定受试者消化道是否可通过胶囊,但目前研究显示探路胶囊仍有一定风险,尤其是在疑有小肠狭窄的患者中。
胶囊内镜最主要的并发症是胶囊滞留,而且目前还无公认的预防措施。一旦发生滞留,可采用外科手术和内镜取出的方法,如患者适合手术,在取出胶囊的同时,还可切除病变肠段。
问题三:胶囊内镜是否为首选
病例
患者女,62岁,黑便6个月,胃镜、肠镜未见异常,胶囊内镜检查为阴性,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发现空肠间质瘤,后经外科手术证实。
患者投诉:为什么不先进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胶囊内镜检查的钱白花了,并且要求赔偿。
胶囊内镜、小肠镜各自特点
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小肠镜几乎同时应用于临床,目前已经共存了近10年。这两种技术之所以长期共存,是因为它们各有优缺点,并具有互补性。胶囊内镜最大的优势是无痛苦,操作简便,缺点是无法活检和治疗。而双气囊小肠镜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活检和治疗,缺点是有痛苦和操作复杂。在临床实践中,如何选择这两种技术是患者和医生面临的难题。
2008年一项纳入11项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小肠镜的总体诊断率相当,而胶囊内镜的敏感性更高。
但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对一些表面光滑的小肠肿瘤病变,胶囊内镜的诊断能力可能不如双气囊小肠镜。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可先行胶囊内镜检查,然后根据胶囊发现病变的时间节点来指导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进镜途径是可行的。
胶囊内镜应为一线检查手段
胶囊内镜检查具有无痛苦、操作简便以及全小肠检查成功率较高的优势,应将胶囊内镜作为一线检查手段。然后根据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再决定是否进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对于一些活动性出血患者,可首先考虑进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但这有待更多临床证据的支持。
对于上述病例,临床选择是正确的。在临床中,需要向患者交代清楚两种检查的费用及优劣势。
在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中,可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解决检查失败、并发症以及是首选胶囊内镜检查还是首选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等问题。在以后的指南制定和修改中,建议学会增加上述内容。
- 2010.03.30
- 2010.03.29
- 2010.05.20
- 201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