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9日下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10年会举办了一场题为“高血压指南:全球是否存在差异?重要性如何?”的会议。会议邀请了4位参与指南制定的专家——意大利曼恰(Mancia)教授、美国史密斯(Smith)教授、英国布雷迪(Brady)教授和澳大利亚查默斯(Chalmers)教授分别就ESC、美国国立心肺与血液研究所(NHLBI)、英国高血压学会(BHS)以及亚太地区高血压指南进行了介绍。本报记者会后专访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金秀教授,请其就种类繁多的高血压指南发表中国学者的精辟观点。
关于ESC指南
2007年ESC/欧洲高血压学会(ESH)指南推荐的降压目标值为:一般人群血压降至140/90 mmHg以下,若能耐受则越低越好;高危人群和已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和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患者的目标血压应低于130/80 mmHg。
然而,最近一些研究结果提示,高危人群血压并非越低越好。3项研究(ACCORD、INVEST以及ONTARGET研究)均显示,对于确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将收缩压控制在140 mmHg以下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风险,但是降至130 mmHg以下并无更多益处。上述研究提示了血压存在最低阈值,低于该值心血管风险将升高。
基于上述结果,2009年ESC指南工作组形成初步共识,主要观点包括:血压控制范围和目标值已经基本明确;其证据大部分源于试验数据的事后分析(与强化降压目标不一致)和器官损伤(肾脏)改善;今后还需要特别设计的临床研究以提供更多前瞻性证据;血压和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存在平台,血压越低并不能带来更多绝对益处。
关于药物选择,依据对不同种类药物对不同年龄人群主要心血管事件影响的荟萃分析,ESC工作组认为:各类药物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的作用无显著差异,积极良好的治疗策略可以实现良好的血压控制;各类药物均有禁忌证,应针对临床人群的特征来选择药物,以发挥更好疗效;按照传统方式将降压药分为一线、二线、三线的顺序应用,缺乏科学性也不利于临床判断,应该避免;强有力证据支持两药或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推荐高危患者初始治疗选择两药联合;必要时选择3种药物联合治疗;推荐应用联合复方制剂。
ESC高血压指南预计将于2012或2013年修订完成。
关于美国指南
目前,美国高血压预防、诊断、评估与治疗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JNC 7)和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组第3次指南(ATP Ⅲ)等都面临更新。
Smith教授指出,制定与生活方式相关的临床指南需要搜集大量证据,他们采用调查问卷方式以了解人们对试验证据的不同看法,参考调查结果将证据进行分级,以确保其对指南修订的参考意义和证据的质量。
目前对于JNC和ATP指南中危险因素的更新预计于2011年完成,既往主要根据弗雷明汉(Framingham)危险分层来确定危险人群,今后可能需要参考多种危险因素指标(如C反应蛋白)。对于不同组织和国家各自制定治疗指南,他保留赞同意见。
- 2010.08.29
- 2010.08.29
- 2008.12.09
- 201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