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我国毒品(特别是海洛因)滥用水平显著升高。据统计,我国登记的药物滥用人数从1990年的7万上升至2006年底的116万,每年约递增122%;而估计的实际药物滥用人数(包括未登记者)要高很多,2004年已达到350万。
中国主要的药物滥用者具有以下特征:年轻(≤30岁)、单身(60%)以及教育程度低和没有稳定工作的男性(60~70%)。在我国,尽管目前阿片类物质(特别是海洛因)仍是最常用的毒品,但自1994年首次报道了滥用苯丙胺类兴奋剂事件以来,后者迅速席卷了整个中国,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和商业中心城市,越来越多的公司职员、娱乐明星和学生成为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西方文化影响的深入,我国酒精滥用所致精神疾病问题日益严重。目前,酒精依赖在我国男性、女性和总人口中的发病率分别达6.6%、0.1%和3.4%。
苯丙胺类兴奋剂
苯丙胺类兴奋剂(ATS)是苯丙胺及其衍生物的统称,包括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去氧麻黄素、冰毒)和3、4-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消魂药、摇头丸)等。
甲基苯丙胺促纹状体内多巴胺由神经末梢释放入突触增多,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大脑中多巴胺富集区纹状体(左,由尾状核、豆状核壳和腹侧纹状体组成)及其多巴胺神经末梢(右)。
短期大量摄入ATS可引起急性中毒,常见症状为恶性高热和循环衰竭;长期使用或短时间反复使用则可导致慢性神经毒性,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5-HT)能神经末梢变性的后遗精神行为异常。
苯丙胺类兴奋剂具药物依赖性、中枢神经兴奋、致幻、食欲抑制和拟交感效应等特性,是联合国精神药品公约管制的精神活性物质。
急性中毒临床表现
拟交感综合征 ATS促进外周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引起拟交感作用,包括暴发性高热、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恶性高热可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低钠血症、脑水肿、中毒性肝炎、猝死;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可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细胞水肿变性;此外,还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额叶皮层下梗塞。
5-HT综合征 即大量5-HT释放致5-HT能神经元过度兴奋的毒性状态,表现为腱反射亢进、肌阵挛、惊厥发作,伴精神状态改变。
谵妄综合征 在意识清晰度下降的同时,出现大量恐怖性幻觉和错觉,伴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如吼叫、冲动、攻击行为等。常发生于通风极度不良场所和液体补充不足者。
处理策略
将患者置于安静场所,减少环境刺激;若使用时间短,可行灌胃催吐;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循环稳定,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必要时给氧;鼓励多饮水。在此基础上可选用下述对症疗法,对重症病例可行腹膜或血液透析。
酸化尿液:口服氯化胺0.5 g、每3~4小时一次, 使尿液pH<6.6;但当患者有高热、出汗、代谢性酸中毒时, 不宜酸化尿液。
降体温:物理降温或使用肌肉松弛剂(缓慢静脉推注硫喷妥钠0.1~0.2 g或戊巴比妥)。
抗惊厥:缓慢静脉注射苯二氮卓类如地西泮5~20 mg, 必要时15分钟重复一次,地西泮能导致喉痉挛或呼吸抑制,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降血压:当患者舒张压超过120 mmHg时,应予紧急处理,可选用酚妥拉明2~5 mg静脉缓慢注射,或硝普钠50 μg/ml、避光、溶于5%葡萄糖溶液以初始速度50 μg/min静脉滴注,随后逐渐增加剂量, 直至血压降至正常。
控制兴奋激越和行为紊乱: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如氟哌啶醇5~10 mg肌肉注射;苯二氮卓类如地西泮5~10 mg静脉或氯硝西泮2~4 mg肌肉注射。
控制谵妄:对谵妄者进行系统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病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内出血、服用其他成瘾药物或酒精滥用等),必要时使用地西泮5~10 mg静脉或氯硝西泮2~4 mg肌肉注射,也可用氟哌啶醇5~10 mg肌肉注射,但剂量不宜过大, 以免加重意识障碍。
慢性中毒临床表现
① 注意力和记忆力(如选择性的事件、工作记忆)显著损害;② 语言信息记忆(如词语流畅性、即刻和延迟性记忆等)削弱;③ 突发情绪变化,表现为情绪不稳、易激惹;④ 精神障碍,如惊恐发作、广泛性焦虑、失眠、抑郁、持续性偏执精神病、冲动和敌意;⑤ 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肾上腺素能神经聚集部位)微血管损伤和出血;⑥ 肌腱反射增强、运动困难和步态不稳;⑦ 口腔黏膜磨伤和溃疡;⑧ 体重显著下降。
研究表明,停止3、4-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的长期使用后,其所致认知功能损害至少持续6个月,严重焦虑和敌意的改善则需约1年时间。
处理策略
排毒:用脑多酞及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以去除ATS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神经重塑:进行神经保护及营养治疗,如口服维生素E/B、舒必利、吡拉西坦等。
电针灸:根据电生理检查结果,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及兴奋剂等精神活性物质所致躯体损害,进行电针灸穴位治疗,能显著缓解焦虑、抑郁、心理渴求等症状,提高患者的操守率。
纠正抑郁状态:可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TAC),如米帕明(丙咪嗪)50~100 mg/d,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或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如氟西汀20 mg/d。
纠正焦虑状态:可短期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阿普唑仑0.4 mg,2~3次/日;谷维素10~20 mg,3次/日;文拉法新75 mg/d或加用帕罗西汀20~40 mg/d,夜间口服,同时配合放松治疗。
缓解精神病性症状:如出现幻觉、妄想,可对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如口服舒必利400~800 mg/d或氟哌啶醇 2~10 mg/d, 并在必要时加量,也可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口服奥氮平5~15 mg/d或喹硫平400~800 mg/d;对兴奋躁动显著者亦可用氟哌啶醇5~10 mg肌肉注射。
ATS滥用患者可能有多巴胺受体敏感性改变, 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时更易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必要时应使用抗胆碱类药物, 如东莨菪碱0.3~0.5 mg肌肉注射或安坦4~6 mg/d。在幻觉、妄想消失后应逐渐停止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 2010.03.15
- 2010.03.10
- 2010.03.17
- 2010.0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