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用药与健康 > 用药常识 > 合理用药 > 正文
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药物管理
www.yongyao.net  2010-10-23 11:02:11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candyxie
分享到:

抗生素是细菌等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在体外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1928年英国学者弗莱明发现青霉素,1941年抗生素开始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存在细菌性感染或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以及部分原虫等引起的感染才是应用抗生素的指征。目前,滥用抗生素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其中最常见的是治疗普通感冒(简称感冒)使用抗生素。

90%以上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其中鼻病毒、冠状病毒占60%,此外还有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则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从病原学角度看,除了继发细菌感染,抗生素对于感冒和流感没有任何治疗作用。多项双盲、对照临床试验也一致表明,使用抗生素治疗感冒既不能缩短病程和改善转归,也不能有效预防感冒的细菌性并发症。

我国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指出,感冒不宜用抗生素治疗。即便鼻分泌物黏稠不透明或变色,也仍可能是病毒性鼻窦炎,无须用抗生素治疗,除非这种症状持续7~10天无改善或反而加重,或伴发热、白细胞增多和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等细菌感染表现出现,才考虑加用抗生素。成人感冒同样不主张用抗生素治疗。

目前的流感治疗指导原则将抗生素治疗仅局限于有肺炎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尤其是年龄幼小或高龄以及有潜在疾病的患者。我国《流行性感冒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2004 年修订稿)》指出,抗生素仅在明确或有充分证据提示出现继发细菌感染时才考虑应用。

我国滥用抗生素情况严重,其中既有临床医师不按规范使用的原因, 也有患者缺乏相关知识的原因。据报道,在欧美发达国家抗生素的使用量占到所有药品的10% 左右,而我国医院的最低使用率为30%,基层医院更高达50%。据WHO统计,约50%的中国人在感冒时用抗生素,而其中可能仅25%是真正需要使用。我国部分地区感冒患者抗生素使用率高达70%~80%。

总之,使用抗生素对由病毒引起的感冒和流感无任何改善和控制病情的作用,也不能预防继发的细菌感染。以下就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概述如下。

过敏和毒副作用增加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每一种抗生素在人体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引起眩晕、耳鸣、耳聋(甚至不可逆转性耳聋)。在我国的8000万残疾人中,1/3有听力障碍,其中70%以上的致聋原因与用过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关。

喹诺酮类药物对骨组织有损害, 禁用于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及18 岁以下青少年。

大环内酯类药物可引起厌食、恶心、呕吐、腹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同时具有肝脏毒性。

此外,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万古霉素可损害肾脏,氯霉素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

某些抗生素还可出现过敏反应,如发热、皮疹等,严重时可导致过敏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

不容忽视的是,随着抗生素用量的增加,人群暴露于抗生素的强度增加,普通人群的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也随之上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