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中药炮制工艺有欠缺,所以容易出事
红花事件,其实只是中药国际化遭遇的一个小挑战而已。近年来,从马兜铃酸伤肾在新西兰等国遭广泛封杀开始,英国禁止销售数种中药、“复方芦荟胶囊”汞超标11.7万倍、何首乌疑致肝炎黄疸……多种负面报道没有停过。
对此,多名中药专家认为,所谓“是药三分毒”,像常见中药生川乌、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本身都有毒性,但通过蒸、煮、晒等合理炮制,就可去毒成为良药。
但在国外,中药炮制工艺有欠缺,没有合理配药、减毒增效。国外患者往往缺乏正规中医指导,没有遵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合理配方,所以容易出事。
“一些中药确实具有一定的毒性,但通过炮制和按照中医理论配伍可以使毒性减小或相互抵消。这就是中药的奥妙之处。”马安阳说。
“红花事件”之前,已经有不少有效的中药,如麻黄、附子、杏仁、火麻仁、罗布麻、半边莲、款冬花等被禁用或限制使用,对中医的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此下去,关系到中医的存亡问题。
他说,虽然可入药的植物有3万到5万种,但经过几千年验证,淘汰和沉淀后只有大约1000多种留在中药药柜里,其中常用的有500多种。在这500多种可入药的植物之中,最为常用而且为中医师所熟知的安全、效果肯定的有200多种,其中就包括红花。一味“红花”不能用,就意味着很多活血化瘀的药不能用。
“红花保卫战”可以说为巩固中医中药在海外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为澳大利亚是英联邦国家,它的一些行动、制度、政策会对整个西方国家产生很大影响。特别是2009年5月19日,澳大利亚各洲卫生部长联席会议决定,从2012年起对全国中医进行注册,这意味着中医师、针灸师、中药药剂师都将成为注册执业者,中医得以纳入澳大利亚医疗保障体系,将光明正大地走进澳大利亚普通医院和主流医学体系。但是在澳大利亚还没有一个适当的中药标准。
中医药从国家标准迈向国际标准
事实上,由中医药发源国———中国来制定中医药国际标准的呼声近年来一直不绝于耳,今年终于迎来了一项突破。中国把目光转向了ISO———制定中药的国际标准,将中药推向国际市场。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透露,去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通过我国提案,成立了中医药标准技术委员会,今年2月将该委员会的秘书处设在上海。今年6月,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体大会。这标志着我国开始把握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的主导权,中医药从“国家标准”迈向“国际标准”获得突破。
王国强也坦承,要清醒地看到,中医药发展在国际层面面临着新的竞争和挑战,特别是一些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中医药进行研发和利用,以占据中医药技术的制高点,争夺中医药的知识产权和主导权,对我国形成了倒逼的态势。
此前,中国在主导权上的弱势,与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尴尬地位有关。中医药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被视为补充、替代医学的一部分,迄今还没有一种中药通过FDA的审查作为药品在美国使用。中药在走出国门之后,只能摆在保健品的货架上,无法获得药品的“身份证”。
“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主要挑战是各国根据本国法律以安全为借口设置的形形色色的壁垒。标准设置是中医药的主要技术壁垒形式之一。”马安阳表示,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以及现在医学发展,中医药疗效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中国的中药ISO国际标准化是一个中长期战略,不可能一蹴而就。可借助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对中医药比较接受的地区“借船出海”,逐步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
- 2011.01.03
- 2011.01.04
- 2011.01.04
- 201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