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华润和北京市政府签署重组北药的协议,协议规定,双方合组一家医药公司,华润的医药资产和北药的医药资产都纳入其中。在对该合资公司的持股上,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中心持股30%,华润集团持股70%。
有业内人士认为,医药行业的三巨头中,国药是国内最大的药品分销商,而新上药也是上海市居于垄断地位的药品分销商。在此情况下,华润迫不及待地拿下北药是一种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因为北药是北京市居于垄断地位的药品分销商。
重组后,华润集团医药收入约为337亿元,其中北药269亿元、华润三九48.5亿、东阿阿胶约20亿,超过新上药的300亿元,跃居第二位。
整合后优势明显
11月9日,工信部、卫生部和国家药监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提出将在未来数年内鼓励优势企业跨省区重组,通过优胜劣汰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集中度。
“医药百强企业销售收入占到全行业的销售收入的 5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对行业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集团。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形成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协调发展的格局。”
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芮国忠表示:“未来10年,中国医药商业企业将从目前的12000家减少到2000家。”
大型医药集团的优势在医改之后尤为明显。例如,就目前上海医改的两种模式“闵行模式”和“松江模式”而言,都是将医疗机构所需要的基本药物订单汇总,由政府部门集中采购,一种药品只选定一家药厂进行生产。
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规模越大、药品种类越多的药厂越容易获得订单,而生产规模小、药品种类少的厂家则容易被排除在整个区域市场之外。据了解,由于生产能力强,新上药集团旗下28个厂几乎包揽了上海松江区435种基本药物的供应。
国际药企并购初现端倪
国内三大医药行业巨头并购如火如荼,国际之间的医药企业并购也在热烈地开展中。
11月1日,法国制药商赛诺菲-安万特宣布,以5.206亿美元(约合34.73亿元人民币)收购中国药品生产商兼分销商美华太阳石集团公司。这是外资医药巨头对中国本土OTC(非处方药)药企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笔并购案。
另一方面,中国药企也积极在海外寻找有并购价值的企业。
11月9日,中国赫格雷(大连)制药有限公司与加拿大URO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合同,并购其全部资产和技术,成为我国首家收购国外医疗器械公司的民营企业。
赫格雷公司高层认为,加拿大URO公司研发的数字化膀胱监测系统在中国尚属于技术空白,此次并购将推动中国数字化医疗器械产品进入发达国家主流市场。
- 2011.01.12
- 2006.07.26
- 201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