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对外宣布,该所研究人员对2009年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2009甲流”)病毒表面的两个重要蛋白——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苷酶(NA)的研究取得进展,并部分解释了年轻人易感2009甲流的原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Nat Struct Mol Biol 2010 ,17(10):1266]上。
2009甲流病毒基因片段由禽源、人源及猪源流感病毒基因重排而成,它与1918年大流行流感(以下简称“1918流感”)病毒在许多方面有很高的相似性。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等对2009甲流病毒典型毒株HA的结构分析后发现,它与1918流感病毒HA的整体结构以及抗原位点(包括5个确定的抗体识别表位:Sa、Sb、Ca1、Ca2和Cb)高度相似,但与季节性流感差别很大。研究者推测,2009甲流病毒HA可被1918流感患者或病毒携带者的血清中和,该观点解释了年轻人对2009甲流易感,而老年人则具备更强抵抗力这一现象。
研究组还发现,2009甲流病毒HA有增强的碱性区,可提高病毒侵染力。但2009甲流HA碱性区附近第N279位与季节性流感及1918流感病毒HA相比,多了1个糖基化位点,这个糖基化位点可以阻碍碱性区作用,并可能干扰抗体识别,可导致病毒毒力减弱,对宿主细胞的致死性减弱,病毒毒力达到动态平衡,从而有利于自己在宿主体内大量扩增与侵染。
相关新闻
- 2010.12.31
- 2011.01.04
- 2011.01.04
- 2011.01.04
精彩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常见药品专题
常见疾病专题
药品
疾病
药企
药店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