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儿科门诊
为什么孩子看病都集中在几家大的专科医院?记者得到的回答大多是“无奈”。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眼部有点小疾病,需要做一个简单手术,可很多综合类医院的儿科均拒绝收治,建议其去北京儿童医院就诊。
“北京缺少儿科门诊,这是由儿科的特殊性决定的。”北京大学卫生学院卫生管理系教授宋文质说,儿科很早就独立出来,还开设了相关专业,但儿童器官比成人脆弱,而且很难准确表达自己的病理特征,这让有些医院存在畏难情绪。加上国家培养的专业儿科人才数量有限,所以造成患儿看病集中在大医院。
北医三院的李医生每天要为200~300个孩子看病,他告诉记者:“到了流感高峰期,护士打针都打得胳膊酸。”
北京市东城区一家社区医院的护士则告诉记者:“我们这儿没有专业的儿科大夫,现在医患关系这么紧张,小孩又娇贵,我们基本不看儿童病人,有患儿上门就建议家长带去儿童医院。”
借鉴分级医疗制度
宋文质认为,长期以来,一般医院的儿科就诊量不断下降,很多二级医院取消儿科或干脆不设儿科病房,如此一来形成恶性循环,医生得不到相应训练,人才流失严重,普通医院的儿科门诊也就萎缩了。
与此同时,大量患儿涌入几家大医院带来了不少问题。宋文质表示,首先,医护工作者压力过大;其次,传染病最容易在小孩间传播,患儿扎堆容易引发疾病交叉感染;再次,医院停车也成了大问题,加剧了医院周边的交通拥堵。
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市卫生局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未设置儿科的16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于2011年底前完成儿科设置工作;只开设儿科门诊、尚未设置儿科病房的29所综合医院,应于2012年底前开放儿科病房,儿科病房床位数不得少于编制床位数的2%。同时,各综合医院应保证儿科急诊24小时开放。
北京儿研所丁宗一教授认为,这些措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但解决儿童看病难的关键还是要建立合理的“分级医疗”制度,完善社区家庭医生体系,这方面不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 2011.01.05
- 2011.01.15
- 2010.11.18
- 2010.11.25